醫家 | 巢元方 |
---|
朝代 | 隋 公元550~630 |
---|
著作 | 撰 諸病源候論 |
---|
巢元方(公元550~630年,南朝梁大寶元年~唐貞觀四年),是我國對於病源探討和證候描述的代表作──《諸病源候論》的作者。
巢元方在隋大業(605~617)年間為太醫博士。奉詔撰《諸病源候論》,全書專論病源、證候、不載方藥。它總結了魏晉以來的醫療經驗,內容豐富,對於疾病的觀察和認識方面的記載較早較詳。它將諸病之源與九候之要,進行了細緻的論述,對內、外、婦產、小兒、五官等各種疾病的病源和證狀,都有詳細的敘述。另外,還包括診斷、養生及導引等。是我國醫學遺產中寶貴的文獻。
巢氏通過他的著作《諸病源候論》,為後人留下了他在醫學方面的豐富經驗。他對很多疾病病源的認識,很早就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且頗具真實性,不少疾病的臨床診斷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關於疥虫的發現,巢氏說:「濕疥者,小瘡皮薄,搔破後常有汁流出,而且都有虫,人們往往可以用針頭挑得,形狀好像水里的蝸牛。」指出了疥瘡的病源是疥虫,這一認識,是建筑在他深入細微的實地觀察基礎上的,是科學的,較之以前認為是「濕邪」為患,大大前進了一步。
關於消化道寄生虫的辨別,巢氏說:「寸白虫長一寸……會一段一段的增生,逐漸長大可以達四、五尺。」這裡可以看出他所指的是絛虫,正如他所說的「長一寸而色白,形狀小而扁。」寸白虫的名字由此而來。由於能夠從形狀上認識寸白虫(絛虫),也就區分開了蛔蟲和蟯虫是與寸白虫不同的兩種虫。并指出,得這種病是與吃生牛肉或魚肉有關。關於痢疾的認識,他認為痢分七種:有赤白痢、赤痢、血痢、膿血痢、熱痢、久痢、休息痢等,較之以前的「腸澼」、「下痢」等提法,大大前進了一步。
關於肺癆病,他不但有類似葛洪對這種病的症狀描述,還具體地給下了「虛勞」、「骨蒸」的病名。這些病名,至今仍在使用。
關於甲狀腺腫,在一千四百年前,他就發現了該病與飲水有密切關係,他指出:「日常飲用某些地方的泉水,會引起脖子腫大。」雖然在當時情況下,他不可能知道甲狀腺腫與碘的關係,但這一發現已是非常不簡單的了。
關於夜盲症,巢氏稱為雀目,他認為這種病象雀類一樣,白天看東西很清楚,一到晚上,就什麼也看不見了。現在的科學實踐,證明了他的這一認識的正確性。
在婦產科方面,巢氏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流產的適應症,他提出:「婦人懷孕以後,如果瘦弱或有疾病,即不能養胎,而且對孕婦身體有害,就可以考慮將胎兒去掉。」這雖然是為了孕婦安全而不得已進行人工流產的辦法,但在婦女社會地位低下的那個時代,這一論點,對保護婦女身體健康,無疑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在外科方面,他對腸吻合手術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這不僅說明我國醫學在一千四百年以前,就能施行這樣的手術,同時,也說明了巢氏本人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在巢氏《諸病源候論》中,還有教人養成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的記載,不但指出了牙病與口腔衛生的關係,還包含有讓人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預防為主的思想。再如他說:「凡各種肉類,如果被舊茅草屋漏水滴濕,就有毒了,不能食用」。又說:五畜自死或患傳染病死的都有毒,不能吃。這些現在看來,雖是一般的常識問題,但在當時來說,不知道積累了多少食物中毒的病例,才上升成為理論性認識!應當說,這一認識在祖國預防醫學史上是佔有重要位置的。
關於過敏性皮膚病~~漆瘡的形成,他認為與人的素質有密切關係,秉性不耐漆的、接觸到漆以後,便出漆瘡;秉性耐漆的人,雖依然終日接觸,也不為害。綜觀以上各條,不難看出,巢元方在醫學上有著很深的造詣,在祖國醫學的病因、病理診斷等方面,有著重大的貢獻。這些成就的取得,沒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沒有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沒有獻身科學的精神是辦不到的。
巢氏《諸病源候總論》,簡稱《諸病源候論》、《巢氏病源》、《病源候論》等。成書于公元610年,全書五十卷,共分六十七門一千七百二十節,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并對疾病的診斷和予後作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