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石膏先煎」質疑
來源中國新醫藥‧China New Medicine‧2003年第2卷第12期
【內容】

《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共載含石膏湯劑25首,均未提及先煎。有的方劑甚至不用久煎,如白虎湯將石膏與粳米等藥共煎,米熟而湯成。按現今時間計算,“米熟”最多不過30分鐘。而白虎湯清熱效果之著甚為古今名醫稱道,臨床驗案更仆難數,均證實石膏不用先煎即有良好的清熱作用。

仲景方中亦用先煎之法。《傷寒論》113方中有36方要求“先煮”。先煮者大多是方中主藥,如麻黃湯之麻黃、葛根湯之葛根、茵陳蒿湯之茵陳蒿、酸棗仁湯之酸棗仁、苓桂朮甘湯之茯苓、小陷胸湯之栝蔞等等。石膏是白虎類湯劑主藥,但書中卻一律不提“先煮”。筆者以為並非忽略,相反,仲景對石膏的煎法是很講究的。如白虎湯和竹葉石膏湯石膏用量都是1斤,白虎湯治高熱,煎煮時間短水一斗,煮至米熟湯成」﹔竹葉石膏湯治低熱,反而煎煮時間長(水一斗,煮取六升,內粳米煮至米熟湯成)。其他含石膏又不清大熱的方劑如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越婢湯、桂二越一湯等,都用久煎法,似乎久煎可降低石膏清熱之力。果如是,則欲用石膏清大熱者不可先煎(久煎)。

清末名醫張錫純是近代善用石膏的代表人物,其方中石膏,或與他藥共煎,或軋細粉沖服,並無先煎之論。現代中醫泰斗蒲輔周常用含石膏湯劑以退高熱,遍觀其醫案,也未見有先煎石膏之方。...

20世紀50年代,時逸人先生提出“石膏質重……多水久煎,有效成分方能溶解一部分”此後主張石膏先煎者均同此說。然而石膏清熱的有效成分是什麼,至今尚未有定論。一些學者認為,石膏有效成分是其中的含水硫酸鈣...從化學角度看,石膏是溶解度很小的微溶物質,它在100℃時的溶解度比40℃時還小,即使在溶解度最大的 40℃時,每100g水中最多也只能溶解0.21g。先煎時的溫度一般在 100℃以上,正是石膏溶解度最小時,且長時間煎煮使溶劑(水)減少,已溶出的石膏又會有部分重新結晶,煎煮時間越長則湯劑中石膏含量越低。如果硫酸鈣是石膏的有效成分,那麼先煎石膏豈不減少了湯劑中有效成分含量﹖

有人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石膏及麻杏甘石湯單煎、混合煎液中的Ca、Fe、Mn、Zn、Cu,並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石膏分別與杏仁、麻黃、甘草同煎時,混合煎液測得值較之兩味單煎測得值之和,Ca、Fe、Zn大多增加,且以石膏麻黃混煎各元素量增加最為顯著,可能係金屬離子與麻黃鹼分子間絡和作用較強之故。由此推論含石膏複方湯劑的藥理作用,可能是金屬絡和物的作用。

另據報導,生石膏與大黃混合煎液對發熱家兔的解熱降溫作用明顯強於單用石膏煎液。這說明石膏與他藥混合煎可以提高療效,沒有必要單獨先煎。

石膏先煎費時費火,既不是中醫傳統習慣,又缺乏合理的科學解釋。千餘年的臨床實踐證實,含石膏湯劑不用先煎法便有良好療效,加之石膏的有效成分、作用機理尚不清楚,所以目前不必強調“先煎”。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