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标题五味子、南五味子
来源玉叩斋
【內容】

今用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 “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为同属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主产于辽宁本溪、凤城、桓仁、丹东,吉林桦甸、蛟河、柳河、临江、抚松、通化,黑龙江阿城、宁安、虎林等地,河北、内蒙古等地亦有产出,习惯认为辽宁产者油性大,紫红色,肉厚,气味浓,质量最佳,故有“辽五味”之称。南五味子产于陕西、湖北、山西、河南、云南等省。

本草研究认为:古代药用五味子包括木兰科Schisandra属多种植物,但一直以Schisandra chinensis为正宗,宋代即称此种为“真北五味子”以与其他种相区别。明代开始出现“南五味”之名,而对其功用及品质优劣,本草医家颇有争议,直到最近的《中国药典》,虽然从植物来源上将五味子分为两条,但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项完全没有差别,这可能会导致南五味子最终淘汰出局。(北)五味子以辽宁所出为道地,南五味子从记载来看,以山西、陕西使用历史较为悠久。

【品种考订】

《尔雅》“菋,荎蕏”,郭璞注:“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五味子因具足五味而得名,《新修》谓:“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雷公炮炙论》云:“其味酸咸苦辛甘全者真也。”五味配合五行,故道仙家服食多用之,《太平御览》引《典术》曰:“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淮南公、羨门子服五味十六年,入水不濡,入火不焦,日行万里。”《抱朴子内篇﹒仙药》亦说“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陶弘景言“道方亦须用”,《云笈七籖》服食方用者甚多,如守仙五子丸中五味为五子之一,王君河车方用五味子“主五脏”,南岳眞人郑披云传授五行七味丸五味子为“金之精”。

古用五味子应该都是木兰科Schisandra属植物,或许是道教重视的缘故,兼有本草家身份的上清派道士陶弘景便特别强调五味子的品质,《集注》云:“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陶说高丽出者最优,《新修》谓“其叶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蘡子”,森立之《本草经考注》将之称为“朝鲜五味子”,并详细描述其形态:“朝鲜五味子今蕃殖在宫园,叶似杏,又似木天蓼而有皱纹。春每旧藤节间生芽,四五叶一所,攒生,花实与美南葛粗同,但其实球不圆而长,垂下一二寸,生青熟赤,日干,变黑色为异。”由产地及形态来看,应该是今之正品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除Schisandra chinensis外,同属其他植物也作五味子用,此即苏颂所说:“今有数种,大抵相似,而以味甘者为佳。”为了突出Schisandra chinensis的正宗地位,宋代方书中开始使用“北五味子”之名,如《妇人大全良方》、《仁斋直指》,最宜注意的是宋李迅撰《集验背疽方》专门提到“真北五味子”,并有论云:“核如猪肾形,肉微黑,苦味重者是真。拣去枝杖,炒过,用核。如沙柑子核者,是土五味子,不堪用。”所谓“真北五味子”,乃是相对于“伪北五味子”或“南五味子”而言,这样的名称其实暗含有贬低南方所产五味子的意味,或至少提示在宋代“南五味子”不是佳品。

明代五味子正式被分为南北两种,《本草蒙筌》云:“南北各有所长,藏留切勿相混。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本草纲目》云:“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所谓“北产者”应该是Schisandra chinensis,而“南产者”则是产于南方,包括Schisandra sphenanthera在内的Schisandra属多种植物,未必一定是今用正品南五味子。

关于五味子之分南北,明清本草家大致有三种看法:(1)南北五味各有其用,如《本草蒙筌》谓“南北各有所长”,引文见上,《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皆从其说。(2)功效不分南北,但以北产者为佳而已,如《本经逢原》“产辽东者佳”,《植物名实图考》“以北产者良”,《本草求真》“北产黑紫者良”等。(3)专用北产,如陈士铎《本草新编》云:“此药有南北之分,必以北者为佳,南者不可用,古人以南北各有所长,误也。”三说莫衷一是,迄于晚近,2000版《中国药典》开始将南五味子从五味子条分化单列,但直至2005版,两种五味子的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项皆无任何区别,均为:“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劳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这样做虽然看似满足“一名一物”的要求,但就临床应用而言,五味子的品种划分变得毫无意义,长期发展南五味子将有可能淘汰出局。

【道地沿革】

《本草经》、《名医别录》记五味子产地“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品种不详。

陶弘景乃将五味子按品质分为数等,《集注》云:“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翼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其高丽所出当为今之Schisandra chinensis,而青州、翼州所出,当是同属其他植物,至于建平所出,其地在今重庆巫山县,据《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的实地调查,巫山用作五味子的植物主要为金山五味子Schisandra glaucescens Diels,可备一说。

《新修》云:“一出蒲州及蓝田山中”,蒲州在今山西永济县,蓝田在陕西,《千金翼方﹒药出州土》称华州、河中府出五味子,皆与《新修》记载相合。按唐末宋初,河中府(山西)所出的五味子似乎特别有名,《旧五代史﹒周书》记河东贡五味子,《宋史》亦如之,《开宝》云:“今河中府岁贡焉。”据《元丰九域志》其数量为五十斤。这种山西所出五味子是否Schisandra chinensis不得而知,考虑到Schisandra chinensis主要产于当时的辽朝以及后来金国的疆域,而宋辽(金)两国虽有榷场互市,毕竟敌对时候居多,则河中所出恐怕也只是权宜代用之品,此亦如《本草图经》所说:“今河南、陕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间亦有”,以及《证类》所图虢州、越州、秦州五味子,皆是南五味子,属于在不能觅得“真北五味子”时的替代品。

明清两朝,北五味子的来源皆无困难,所用都以辽东者为上,《明一统志》记辽东出五味子,《清一统志》同,并补充说:“《盛京统志》:今奉锦二府及乌拉皆有之。”晚近《药物出产辨》云:“产奉天、吉林两省为最。”综上,(北)五味子历来以辽吉所出为优,而南五味子在多数时候只是北五味子的代用品,从现代《中国药典》之导向来看,如果南五味子在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不能显示其不可替代之处的话,颇有可能淘汰,故不建议作更多的栽培学研究。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