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高血壓腎病
別名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
【概述】

係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良性小動脈腎硬化(又稱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和惡性小動脈腎硬化,并伴有相應臨床表現的疾病。

【輔助檢查】

  1. 多為輕中度蛋白尿,24小時定量多在1.5~2.0g;鏡檢有形成分(紅細胞、白細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酶、β2-MG增高,尿濃縮-稀釋功能障礙;Ccr多緩慢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腎小管功能損害多先於腎小球功能損害。
  2. 影像學檢查腎臟多無變化,發展致腎功能衰竭時可出現腎臟不同程度縮小;核素檢查早期即出現腎功損害;心電圖常提示左心室高電壓;胸部X線或超聲心動圖常提示主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擴大。
  3. 臨床診斷困難者在早期應作腎活檢。

【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年齡多在40~50 歲以上,高血壓病史5~10年以上。早期僅有夜尿增多,繼之出現蛋白尿,個別病例可因毛細血管破裂而發生短暫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顯腰痛。常合併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動脈硬化和(或)腦血管意外史。病程進展緩慢,少部分漸發展成腎功能衰竭,多數腎功能常年輕度損害和尿常規異常。惡性高血壓者舒張壓需超過16Kpa(120mmHg),伴有明顯心腦合併症且迅速發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腎功能進行性減退。

二、體檢發現

一般血壓持續性增高(20.0/13Kpa,150/100mmHg以上);有的眼瞼和/或下肢浮腫、心界擴大等;多數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當眼底有條紋狀、火焰狀出血和棉絮狀的軟性滲出,支持惡性腎小動脈硬化症診斷。伴有高血壓腦病者可有相應的神經系統定位體徵。

【治療措施】

  1. 早期、輕度高血壓和尿常規大致正常者可予非藥物治療,保持良好的情緒、減肥、限鹽、限酒、練氣功及太極拳、適當的體育鍛煉等。
  2. 可供選用的降壓藥物:
    1. 利尿劑;
    2. β受體阻滯劑;
    3. 鈣拮抗劑;
    4.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其中鈣拮抗劑、ACEI對腎臟的血流動力學更有利,ACEI降低尿蛋白優於其它的降血壓藥物。使血壓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18.7/12kPa,140/90mmHg)能夠預防、穩定或延緩高血壓腎損害。
  3. 惡性腎小動脈硬化症患者短期內腎功能迅速惡化,在合併有高血壓腦病、視力迅速下降、顱內出血等以及不能口服藥物時,可靜脈給藥,常用硝普鈉,力爭在12~24小時控制血壓。長壓定能夠迅速降低血壓,適合惡性高血壓的最初治療。
  4. 伴發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者,應給予相應的治療。同時應用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藥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等,可能有阻止腎小動脈硬化的作用。
  5. 有腎功能不全時還應給予非透析治療和替代治療,見「慢性腎功能不全」。
  6. 保持大便通暢,宜用清寧丸、莫家清寧丸。中藥宜用柴胡枳桔湯、天麻鉤藤飲等。

【鑑別】

應除外各種繼發高血壓,尤其是慢性腎炎高血壓型。惡性腎小動脈硬化症應與急進性腎炎、系統性血管炎等病相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