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狂犬病
別名rabies、hydrophobia
【概述】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本病主要以暴躁、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麻痺,以致喪命為特點,傳染對像主要是豺狼、狐狸等野獸,人和家畜(狗、貓)也能感染,人主要是因被狂犬咬傷由唾液傳染而得病。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1~3個月,短至10天,長至1年以上,個別長達19年。

  1. 前驅期:2~4天。發現為:
    1. 局部症狀:原癒合的傷口附近有麻木、瘙癢、疼痛、四肢似螞蟻爬等異樣感。
    2. 全身症狀:有低熱、乏力、頭痛、噁心、煩躁、恐懼不安、喉部發緊,對聲、光、風刺激敏感。
  2. 興奮期:1~3天。表現為:
    1. 高度興奮,暴躁,極度恐怖,恐水,怕風,怕聲,也可出現譫妄、精神失常。
    2. 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渴而不敢飲,飲而不敢咽,甚至提及飲水及聽到流水聲音皆可引起咽肌痙攣發作。風、光、聲的刺激也可引起咽肌痙攣,嚴重時發生全身疼痛性抽搐,呼吸肌痙攣,呼吸更加困難。
    3. 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常見為出大汗、唾液分泌增加,血壓升高,心率加快。
  3. 癱瘓期:6~18小時。患兒痙攣發作停止,出現全面安靜和癱瘓,尤以肢體馳緩性麻痺多見,呈進行性加重,并進入昏迷狀態,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全病程不超過6天。
不典型病例,無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及咬傷部位疼痛開始,肢體軟弱進入癱瘓,稱為亞狂犬病(dumb rabies)。如有疑似本病者可進行扇風試驗,即對患兒面部扇風,如出現頸肌及咽部痙攣則為「氣恐怖」徵陽性,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輔助檢查】

  1. 一般化驗
    1. 白細胞總數輕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占80%以上。
    2. 腦脊液壓力稍高,細胞數及蛋白稍增高。
  2. 免疫學檢查
    1. 血清學試驗:(a)雙份血清中和抗體對照試驗,未注射過狂犬疫苗者增高4倍以上,注射過狂犬疫苗者中和抗體絕對滴度達1:5000以上,即可確診。(b)斑點免疫結合法:係用滅活的病毒抗原檢測血清中狂犬病毒中和抗體,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簡便易行。
    2. 檢測腦組織和唾液病毒抗原:應用免疫螢光法,可於數小時內得出結果。也可用酶聯免疫技術檢測病毒抗原,此項檢查對生前診斷有一定價值。
  3. 病毒分離:唾液或死後腦組織,可做鼠顱內接種,進行病毒分離。
  4. 內基(Negnia)小體檢查:從死者腦組織和咬人動物的腦組織作接觸塗片,用Seller法染色,可發現胞質中內基小體,為嗜酸包涵體,係病毒的集落,有特異性診斷價值。

【診斷】

病史被病犬咬傷或抓傷史。

【治療措施】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病死率極高,必須積極搶救才有倖存者,否則100%死亡。

  1. 單間隔離,保持安靜,避免聲、光等一切刺激。
  2. 監護維持呼吸循環功能,可行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器,正壓給氧。
  3. 使用鎮靜劑及肌肉鬆弛劑,有腦水腫者給脫水劑。
  4. 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鼻飼與靜脈輸液相結合。
  5. 有人建議鞘內注射干擾素,可試用。

預防性治療

  1. 傷口處理
    1. 徹底清洗傷口,以清除傷口中存在的病毒可應用:(1)20% 肥皂水;(2)0.1%新潔爾滅;(3)1~2%氯化苄烷銨;(4)1%溴化+六基三甲銨。清潔時間為半小時,注意肥皂水不能與後兩者合用,因可能抵消作用。用肥皂水沖洗後,必須用清水洗淨肥皂水,然後再用後兩藥物沖洗。
    2. 清潔後傷口塗以70~75%酒精或3%碘酒,傷口不包紮也不縫合。
    3. 有條件者用高效血清注入傷口底部及周圍,如傷口深而污穢,可同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及選用適宜的抗生素。
  2. 狂犬病疫苗注射
    1. 地鼠腎疫苗副作用小,效果好。(1)輕度咬傷:於受傷當天,第7及14天各肌肉注射2ml。(2)重度咬傷:於受傷當天、第7、14、30天各肌肉注射2ml。
    2. 人二倍體細胞疫苗:採用人胚肺纖維母細胞接種病毒後製成。用法有二:(1)受傷當日、第3、7、14、30、90日各肌肉注射1ml(世界衛生組織推荐);(2)受傷當日、第7、14、21日各肌肉注射1ml(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方案)。(3)鴨胚疫苗:以病毒感染鴨胚,經培植後喪失致病性滅活製成。受傷後每日1ml皮下注射,療程14~21天,全程免疫後於第10、20、90天再加強注射1次,接種後第10天即有抗體產生。可有噁心、發熱、發冷、頭痛、肌痛、淋巴結腫大等反應,偶見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3. 滅活羊腦組織疫苗:國外已淘汰, 國內仍有人應用,有一定療效,注射方法和療程同鴨胚疫苗,劑量加倍,因本疫苗含有腦組織和髓磷脂,可引起較多神經系統併發症。
  3. 免疫血清:對嚴重咬傷,潛伏期短者最好配合免疫血清同時治療。
    1. 抗狂犬病馬血清:皮試陰性後按40IU/kg或0.5ml/kg計算後用總量一半在局部傷口處浸潤注射,另一半肌肉注射。馬血清可產生過敏性休克,注射前應做好搶救準備。
    2. 人抗狂犬病球蛋白:按馬血清半量計算即20IU/純肌肉注射,必須在接種結束後10~20和90日再給予激發量疫苗,以觸發回憶反應,而產生較大量的相應抗體。
  4. 干擾素誘導劑:有人建議在用疫苗的同時,配合干擾素誘導劑(Polyl:C或Polyl:C賴氨酸複合物)治療,認為效果更好。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