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间质性肾炎
别名interstitial nephritis
【概述】

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肾间质炎症及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病症。肾间质是指分布在肾小管和肾小球之间的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等。肾间质在具有丰富肾小球的皮质少而疏松,在肾小管的主要部位髓质分布较多而致密,尤以在肾锥体尖端肾乳头处最多,故间质性肾炎较少累及肾小球,而与肾小管损害常同时发生,两者联系密切,故亦称为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 titial nephritis)。若病变以萎缩、硬化或肿瘤细胞浸润等为主时,则称为小管间质性肾病(tubu1o-interstitial nephropathy)。小管间质疾病发病率占尸检病例的1.91%,在不明原因的急性肾衰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占14%,及时治疗,易使肾功能恢复正常,大多数预后良好。

【病因學】

病因与发病机理

间质性肾炎病因复杂,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类:

  1. 感染细菌、病毒直接侵袭肾间质或因感染发生免疫反应损害小管间质,如肾盂肾炎、肾结核及全身各种感染性疾病等。
  2. 中毒常见的肾毒性物质是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多粘菌素类、氨苄青霉素、两性霉素B和利福平等);磺胺药;非甾体镇痛药;噻嗪类及袢利尿剂;抗肿瘤药物。其他如别嘌呤醇,甲氰咪呱,卡普托利等均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碘造影剂和重金属(铅、镉等)也可引起,但较药物引起者少见。
  3. 免疫因素药物过敏(青霉素类、磺胺类、头孢菌素、利福平等)和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移植肾排异、sjorgren综合征等)可引起免疫介导性肾间质损害。
  4. 代谢异常尿中长期含有高浓度代谢产物,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草酸尿症、高钙血症、凝溶蛋白尿症以及低钾、低钠血症,均可导致间质性肾炎。
  5. 血循环障碍肾动脉狭窄、肾小动脉硬化、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镰状细胞病等,可引起肾间质血液供应不足而产生损害。
  6. 尿路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导致肾盂积水,肾小管压力增高及发生尿路感染而引起肾间质损害。
  7. 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可直接浸润肾间质,癌细胞肾转移也可引起肾间质损害。
  8. 遗传性因素如遗传性肾炎、肾髓质囊性病、先天性多囊肾等,早期常以肾间质损害为主要表现。
  9. 物理因素放射线、电休克、中暑也可引起间质性肾病。
  10. 原因不明约10%的患者病因不明,称特发性间质性肾炎。
发病机理因病因不同而异,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非免疫性多属致病因子直接损害(感染、中毒、物理损伤、肿瘤细胞浸润、缺血等);免疫性系指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所引起,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先造成肾组织损伤使其成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抗体,造成免疫介导性肾损伤。

病理

  1. 急性间质性肾炎肾体积增大、间质水肿及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单核及浆细胞为主,亦常有嗜酸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较轻,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不同程度的灶性坏死,管腔扩大。免疫反应引起者在肾小管基膜、肾间质中有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
  2. 慢性间质性肾炎两肾呈不对称性缩小,表面疤痕形成致凸凹不平,可有肾包膜粘连;肾盂粘膜增厚、肾盏扩张;肾间质轻度水肿,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或变平,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及疤痕形成,并引起远端肾小管扭曲,近端肾小管扩张;纤维疤痕区小动脉及微动脉中层有透明变性及内膜增生,肾小球可有纤维化与透明变性,疤痕区之外的肾小球则正常或仅有轻微改变。镇痛药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肾乳头坏死,坏死的肾乳头全部或部分脱落,也可钙化。系统性疾病所致的间质性肾炎,常有原发病的特征性改变,如白血病细胞及其他瘤细胞浸润等。

【臨床表現】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一)全身性表现

由感染所致者,多起病急骤,突起高热、寒战,有全身败血症样症状。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升高,核左移。由药物过敏所致者,常有致敏药物应用史,于用药过程中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血嗜酸粒细胞及IgE升高。

(二)肾损害表现

肾间质急性炎症和水肿,患者常有腰痛和肾区叩痛,尿蛋白定量小于1.5g/日,为小分子肾小管性蛋白尿,有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感染引起者,尿培养有相应致病菌;药物过敏者可有无菌性白细胞尿,尿沉渣嗜酸粒细胞可达10%以上,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间质性肾炎

可有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但多起病隐匿,部分肾功能损害出现后才得以诊断。肾小管间质损害有以下表现。

(一)尿浓缩功能障碍

因肾髓质小管受损害,尿浓缩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如多饮、多尿、夜尿多,尿比重和尿渗透压降低,最大尿渗量<500~600mOsm/L水,甚至出现尿崩症。

(二)尿酸化功能障碍

肾排H+、泌氨减少,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易引起低钾、低钠、低钙产生乏力、瘫痪、搐搦等症状。

(三)肾乳头坏死

急性期表现为突然发热、肉眼血尿、腰痛与尿路刺激征,坏死组织或血块堵塞输尿管可发生肾绞痛,肾盂造影可见肾乳头区有戒指环状阴影以及充盈缺损和变形。

(四)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有恶心、呕吐、精神不振、贫血等尿毒症症状。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X线肾盂造影肾孟肾盏变形,B超检查肾体积不对称缩小。

【治療措施】

  1. 对症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病的自然病程各不相同,如能在早期治疗原发病因,常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有时肾功能也可获得某种程度的改善,最突出的例子是尿路梗阻的解除。如不能除去病因或疾病进展至晚期,在肾功能不全水平相当时,本病进展至终末期的速度要比慢性肾小球肾炎慢。通过适当地治疗低容量、酸中毒、高血钾或高血压,常可使急剧恶化的肾功能逆转。终末期肾衰可用透析和肾移植疗法。
  2. 病因治疗:
    1. 尿路感染: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用药时注意细菌敏感性的变化、用量和疗程,并根据肾功能状态调整药物用量,尽量选择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
    2. 镇痛剂性肾病:早期诊断至为重要,作出诊断后即应停止服用有关药物。减少非那西汀投放量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3. 梗阻性肾病:根据梗阻的病因解除梗阻,同时控制感染,保存肾功能。
    4. 中毒性肾病: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肾病,应停用该药。重金属引起的中毒性肾病,应减少接触并用解毒药。
    5. 其他原发病:其治疗可参阅有关疾病的治疗。

【預後】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预后随病因及肾功能损害程度而异。病因能被彻底清除时,慢性间质性肾炎可以治愈。若已至发展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则多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不良。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