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AD
证型肾气虚
别名肾气亏损、肾气不足
【概念】

肾气虚证是指肾中元气虚衰而出现的肾所主功能减退症状的概称。多由先天不足、劳损过度、久病及肾等原因所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减退、耳聋,头晕,腰膝酸软,夜间多尿,滑精早泄,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肾气虚证常见于“耳鸣、耳聋”、“虚劳”、“腰痛”、“阳萎”、“遗精”、“眩晕”等疾病中。

本证通常应与“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肾气虚证

  1. 在腰痛病中出现时,表现为腰痛酸软,绵绵不绝,腿膝无力,过劳更甚,卧则减轻等特点,多因久病年高、房劳等因素,使肾气亏虚所致。《素间‧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治宜补肾健腰,方选青娥丸(《局方》)合左归丸(《景岳全书》)。
  2. 若耳鸣、耳聋、眩晕等疾病中出现肾气虚证,可见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酸软等症。肾主耳,肾虚则不上承而为听力减退。张景岳说:“无虚不作眩”,肾虚则水亏木摇,故眩晕。治宜补肾理虚,方选耳聋左慈丸(《小儿药证直诀》)或右归丸(《景岳全书》)之类。
  3. 若阳萎、遗精病中见肾气虚证,可见阳事不用,遗精早泄,性欲减退,神疲肢软,头晕等症,多因恣情纵欲,房劳伤肾所致,方选斑龙丸(《医统力》)、金销固精丸(《医方集解》)。
  4. 若在虚劳病中见肾气虚证,出现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夜间多尿等症,治宜大补元气,方用河车大造丸(《医方集解》引吴球方)。
上述数种疾病虽均可出现肾气虚证,但临床表现各有侧重,当加辨析。

【類證鑑別】

  1. 肾阳虚证与肾气虚证:两证同属肾虚,临床表现很相似。但肾气虚证隶属于肾阳虚证,肾阳虚是肾气虚发展而成的。两证病因基本相同,如先天禀赋不充,或年高肾气渐衰,或久病缠绵,累及于肾,或劳伤过度,肾元亏耗等。又有共同的证候,如肾主耳,肾虚则耳鸣、听力减退;腰为肾之府,肾气不足则腰膝酸软;肾司二便,肾虚则膀胱失约,故夜间多尿,遗精等。所不同的是,肾气虚证尚未达到伤阳的程度,因此,一般不出现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苔白、脉迟等阳虚寒象,以此鉴别。
  2. 肾气不固证与肾气虚证:两证均有肾气虚的病机。不同之处在于,肾气不固证由内伤或久病等因素,使肾气受戕。肾主气化而藏精,肾气亏损则气化无权,肾气失封则阴精外泄,故临床表现可见小便频数或遗尿,尤以夜间为甚,或见滑精早泄,带下清稀等。由于肾气虚而不充,故必见舌质淡,脉象沉细,尤以尺脉弱突出。《仁斋直指方》说:“肾与膀胱俱虚,内气不充,故脬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是以过夜而阴虚愈多。”又说:“下焦虚寒,不能温制水液,则尿出不禁。”可见肾气不固证以下焦症状为主,很少出现上焦清阳不升的症状。但肾气虚证则不然,不但有肾气失固的夜尿多、滑精早泄等,还有肾气不能温养脑髓的眩晕、耳鸣、耳聋。此较起来,肾气不固证的下焦症状较突出,且较重。
  3. 肾不纳气证与肾气虚证:肾不纳气证大多由劳欲伤肾,或大病之后,肾气渎散,或咳喘日久,肺损及肾。肾主纳气,肾之元气损伤,气失摄纳,吸不归根,逆气上奔而为喘。临床表现以喘乌氧短,气不接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甚则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等症状为特点。肾气虚证的病机局限于本脏元气虚弱为患,无元气失纳,上迫于肺的咳喘症状。

【文獻別錄】

  1. 《灵枢‧本神》:“肾藏精,精合志,肾气虚则厌,实则胀。”
  2. 《中藏经》:“大小便难,饮食如故,腰脚沉重,脐腹疼痛,诊其左右手,尺中脉伏而涩者,下实也;大小便难,饮食进退,腰脚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艰难,气上奔冲,梦寐危险,诊其左右尺,脉滑而涩者,下虚也。”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