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虎耳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常山 (Dichroa febrifuga L.) 的根。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秋季采收。晒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歸經】
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
涌吐痰涎,截疟。
煎服,4.5~9g;入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疗疟疾宜在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
因能催吐,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本品主含常山碱甲、乙、丙,其次还含常山次碱及繖形花内脂等。常山所含生物碱对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常山碱丙的抗疟作用最强,约与当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次之,约为奎宁的50倍:常山碱甲最弱,大致寻奎宁相等。常山碱乙有抗阿米巴原虫和催吐作用,其催吐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胃肠的迷走与交感神经末梢而反射性地引起的。常山煎剂对人工发热兔有退热作用。常山碱有降压作用。常山水提液对流感病毒有神制作用。常山碱乙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明显毒杀作用。常山碱有毒,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及胃肠粘膜充血出血。
【附藥說明】蜀漆: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后嫩枝叶。味微苦,能除痰,截疟,消癥瘕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