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肾阴虚
别名肾虚火旺、肾阴虚损、肾阴亏虚、肾阴亏损、肾阴不足
【概念】

肾阴虚证是指肾脏阴液亏损。虚火上亢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本证多因内伤劳倦,久病及肾,或温病后期热极伤阴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足跟痛,腰膝酸软,遗精,女子崩漏,舌质红,脉细数等。

肾阴虚证常见于“遗精”、“不寐”、“虚劳”、“膏淋”、“尿血”、“崩漏”、“消渴”以及温热病等疾病中。

本证应与“肾精不足证”、“肾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肾阴虚证在不同疾病中出现时,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法亦有区别。

  1. 如在遗精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阳事易举、梦遗、早泄。头晕眼花,精神不振等症,多因恣情纵欲,肾阴亏耗,虚火扰动精室所致,治宜滋肾阴,泻虚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医方考》)。
  2. 若在不寐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心烦、失眠、杂梦纷纭、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多因思虑过度,所愿不遂,阴精暗耗,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所致。徐东臬说:“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火独亢,不得眠者。”治宜滋肾壮水制火、安神定志,方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3. 如在膏淋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小便浑如米泔’尿道涩痛、或淋出如脂,形赢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腻等症,多因房室劳伤,或情u茤珔芊A由肾阴亏损,下元不固,脂液下泄所致,治宜益肾固摄,方用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4. 如在虚劳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形体赢瘦,烦热、头晕耳鸣、耳聋、两足痿弱,神色萎顿等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作过极,或久病失于调养,使肾脏真阴不足,久虚不复,发为虚劳,治宜滋肾填阴,方选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及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5. 若在尿血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可见小便短赤带血、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红,脉细数等症,此由纵情色欲,相火妄动,肾阴亏耗,阴虚则生内热,热灼血络而外溢,张景岳说:“此多以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治宜滋阴清火,兼以止血,方用大补阴丸小蓟饮子(《济生方》)。
  6. 若在消渴病中出现肾阴虚证,称为“下消”、“肾消”,症见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口干舌红、消瘦,脉沉细而数,此由房室不节,酒醴肥甘过食,肾虚阴亏,下焦虚惫,约束无权使然。《景岳全书》:“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渐消瘦,其病在肾,故又名肾消也。”治宜滋阴固肾,以六味地黄丸重用山药、萸肉等。
  7. 倘若温热病中,因热入下焦,邪热久稽,热灼真阴,引起肾阴虚者,则病势较急,临床见身热不甚,久留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质干绛,甚则紫晦而干,或神倦耳聋,脉虚大等症,治宜滋阴养阴清热,方选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8. 若妇科崩漏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经行先期,崩中漏下,淋漓不断,经色红,量多,或带下粘稠、舌质红、脉沉细数等症,治宜滋阴凉血止血,方选清海丸(《傅青主女科》)、花蕊石散(《十药神书》)。

肾阴虚证常因人、因时不同表现亦不完全相同。如老年肾阴虚证,以齿发早堕、便秘、尿涩滴沥、耳聋耳鸣、眩晕等为主要表现;在男性青壮年患肾阴虚证者,以梦遗、早泄、失眠等为主症;在女性患者则为经行先期、或崩漏,不孕等主症。从时间上来说,肾阴虚证的阴虚火旺现象以傍晚或夜间为甚,晨起好转。

根据脏腑相关的理论,一脏有病,势必波及他脏,肾阴虚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兼挟证候。如心与肾之间水火互济,肾阴必上滋于心,心火才不亢;若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遂出现心肾不交之证,症见心烦不寐,多梦遗精,心悸健忘,眩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等。

【類證鑑別】

  1. 肾精不足证与肾阴虚证:精属阴,肾精不足证属阴虚证的范畴,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肾阴的概念较之肾精为广,肾精不足证是肾阴虚证的表现之一,但不是全部。从病因而论,肾阴虚证每因房室不节,肾阴亏耗;或下焦湿热久蕴,耗伤肾阴;或在温热病后期,热灼津伤,肾阴受损;或情志内伤,气火伤阴;或慢性病中,其他脏腑阴分先伤,久则累及于肾,肾阴伤而虚火亢,发为此证。肾阴虚则生内热,故有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阴虚则阳偏亢,精关不固,故遗精;虚火扰动冲任,故有崩漏,不孕;肾阴不足,精气亦亏,故有腰膝酸软,脉细数等症。肾精不足证的病因,常由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耗;或疲劳衰竭,精气匮乏所致。从临床表现看,肾精不足证的主症是:眩晕耳鸣,脑鸣耳聋、齿摇发落,须发早白、神疲乏力、健忘、记忆力减退、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尺脉沉细等。其与肾阴虚证不同的是,一般没有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的症状,以此为别。
  2.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阴虚证:所谓肾阴阳两虚证即包括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从病机上分析,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阴阳两虚,因此肾阴阳两虚证可以是肾阴虚证的进一步发展。临床表现有畏寒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耳鸣盗汗,阳萎遗滑,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舌根苔白,舌质稍红,尺脉细弱或带数象等。此与单纯肾阴虚所出现的阴血亏损、虚火上亢的一系列症状显然有别。
  3. 肝肾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肝藏血,肾藏精,肝与肾之间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肝肾两脏的生理关系至为密切。肝肾阴虚证的形成,常由失血过多,或久病营阴亏损,或房劳过度,使肝肾阴分亏损;亦可因肾阴先虚,精不化血,血不养肝,使肝肾俱虚。临床可见头晕目花,视物不清、面色憔悴、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腰膝酸软、肢麻、颧红唇赤、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其与单纯肾阴虚证不同的是,由于波及脏腑有异,因而后者常无眩晕、视物不清、胁肋疼痛,肢麻拘挛等肝血不足之证,以此可资鉴别。
  4. 肺肾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肺属金,肾属水,肺肾两脏乃金水相生关系,肺肾阴虚证与肾阴虚证在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上颇多相似。但肺肾阴虚证的形成,或因久咳耗伤肺阴,肺阴虚者日久金不生水,进而耗损肾阴,使肺肾皆虚;或由于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肺阴,形成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出不爽,动则气促,间或咯血,口干咽燥,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而肾阴虚证病因多由房室劳倦、久病及肾、热病后期热入下焦所致,病理变化仅局限于肾,尚未累及于肺,故不出现咳嗽咯血、声音嘶哑等肺阴损伤的见证。

【文獻別錄】

  1. 《藏府药式补正‧中卷》:“肾家阴液不充,多有气火外浮,随经络所过,发为肌热,或则肌肤亦无热象,而病人自知熏蒸燔灼,此宜峻滋肾水,以制阳光。”
  2. 《症因脉治‧肾虚劳伤》:“肾虚劳伤之脉,两尺细数,真阴不足;两尺数大,肾中有火;两尺沉迟,真阳不足。肾虚劳伤之治,真阴不足者,人参固本丸,家秘肝肾丸;肾中火旺者,知柏天地煎;真阳不足者,金匮肾气丸。”
  3. 《笔花医镜‧肾部》:“肾之热,水将涸也,伤寒门有之,而杂症罕见,左尺右尺必沉数,或浮而空,舌黑无液,其症为口燥咽干,为目不明,为小便不利,为小便浊,为小便出血,为大便秘。”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