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白附子
別名禹白附
【品種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獨角蓮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塊莖。生產於河南、甘肅、湖北等地。秋季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外皮;用硫黃熏1~2次,曬乾。或用白礬、生薑製後切片。

白附子,最早記載于《別錄》。但據考證歷代本草所載者為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 (Aconitum coreanum (Levl) Raip) 的塊根,稱關白附。至於天南星科的獨角蓮(禹白附),何時收載入藥的尚待進一步考證。兩種白附子均能祛風痰解痙,但禹白附毒性較小,又能解毒散結。現已作為白附子的正品廣泛應用;而關白附毒性大,功效偏於散寒濕止痛,現已較少應用。

【性味歸經】

辛、甘,溫。有毒。歸胃、肝經。

【功效】

祛風痰,燥濕痰,止痙,止痛,解毒散結。

【主治】

  1. 用於中風口眼歪斜、驚風癲癇、破傷風,偏頭痛等風痰、頭面諸疾。本品辛溫,其性上行,既能燥濕化痰,更善祛風痰而解痙止痛,故適用於上述諸證。治中風口眼歪斜,配全蠍殭蠶;治風痰壅盛,痰厥、驚風、癲癇,配半夏、南星,若時發抽搐者,更加息風止痙之品;治破傷風,配防風天麻、南星;治偏頭痛,配白芷川芎等。
  2. 用於瘰癧痰核及毒蛇咬傷。本品有解毒散結之功。治瘰癧痰核,可單用外敷;治毒蛇咬傷可單用搗汁內服并外敷,亦可配它藥同用。

【文獻別錄】

  1. 《中國苑用植物誌》:「治淋巴結結核。」
  2. 《四川中藥誌》:「鎮痙止痛,祛風痰,治面部病,中風失音,心痛血痹,偏正頭痛,喉痹腫類,破傷風。」

【用法用量】

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外用適量。

【注意禁忌】

本品辛溫燥烈,陰虛血虛動風或熱動肝風,以及孕婦,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內服。

【現代藥理】

本品主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肌醇、粘液質、皂甙等。

具有降血清膽固醇,止咳祛痰,抗結核及抗癌等作用。具心毒性,其關附庚素可致心律失常,生品成人中毒量為15~45g/日。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