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附子
別名熟附片、淡附片
科屬毛茛科
類別溫裡補陽
【品種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主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收。加工炮製為鹽附子、黑附片(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味歸經】

辛、甘,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功效】

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

【主治】

  1. 用於亡陽證。本品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治久病體虛,陽氣衰微,陰寒內盛,或大汗、大吐、大瀉所致亡陽證,多與乾薑甘草同用,以回陽救逆,如四逆湯。治久病氣慮欲脫,或出血過多,氣隨血脫者,每配人參用,如參附湯
  2. 用於虛寒性的陽萎宮冷,脘腹冷痛,泄瀉,水腫等證。本品辛甘溫顏,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之效。若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常與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如右歸丸。治脾腎陽虛、寒濕內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瀉,常與黨參白朮乾薑同用,如附子理中湯。治脾腎陽虛的陰寒水腫,多與白朮茯苓生薑同用。治脾陽不足、寒濕內阻的陰黃證,可與茵陳白朮乾薑同用。治陽虛感寒,可配麻黃細辛同用。
  3. 用於寒痹證。本品辛散溫通,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風寒濕痹週身骨節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劇者,多與桂枝白朮甘草同用。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痿辟,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2. 《本草匯言》:「附子,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之猛藥也。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元,則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症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用法用量】

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注意禁忌】

本品辛熱燥烈,凡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因有毒,內服須經炮製。若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現代藥理】

本品含烏頭鹼、次烏頭鹼、塔拉胺、川烏鹼甲、川烏鹼乙及消旋去甲基烏藥鹼、棍掌鹼等。

  1. 烏頭及附子煎劑有明顯的強心作用,熟附片強心作用較強,煎煮愈久,強心作用愈顯著,毒性愈低,其強心作用與其所含消旋去甲基烏藥鹼有密切關係。
  2. 對甲醛性和蛋清性關節腫有明顯的消炎作用。
  3. 所含次烏頭鹼與烏頭原鹼有鎮痛和鎮靜作用;
  4. 有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
  5. 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興奮作用。
  6. 有促進血凝的作用。
  7. 所含烏頭鹼有毒,中毒時可見心率變慢、傳導阻滯、室性期外收縮或室性心動過速、室性纖維顫動,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以致死亡。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