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蒺藜子
別名刺蒺藜
科屬蒺藜科
【品種來源】

本品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果實。主產於東北、華北及西北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來收。割下全株,曬乾,打下果實,碾去硬刺,除去雜質。炒黃或鹽炙用。

【性味歸經】

苦、辛,平。歸肝經。

【功效】

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主治】

  1. 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本品苦降,入肝,有平抑肝陽的作用。常與鉤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以增強其平肝之功。
  2. 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脹痛及乳閉脹痛。本品辛散,入肝,又有疏肝解鬱之效。可與柴胡香附青皮等疏理肝氣藥物配伍,用治胸脅脹痛,單用本品研末服或與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用治產後肝鬱乳汁不通、乳房脹痛。
  3. 用於風熱上攻,目赤翳障。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經之風熱而明目退翳。用治風熱目赤腫痛、多淚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與菊花決明子蔓荊子等藥配伍,如白蒺藜散。
  4. 用於風疹瘙癢,白癜風。本品辛散,祛風止癢。治療風疹瘙癢,常與防風荊芥地膚子等祛風止癢藥配伍;《千金方》單用本品研末沖眼,治白癜風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
  2. 《別錄》:「治身體風癢,頭痛。」
  3. 《本草求真》:「宣散肝經風邪,凡因風盛而見目赤腫翳,并通身白癜搔癢難當者,服此治無不效。」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現代藥理】

本品含脂肪油及少量揮發油、鞣質、樹脂、醇、鉀鹽、皂甙、微量生物鹼等。水浸液及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有利尿作用。生物鹼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的生長。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