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茯苓
别名云苓
【品種來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茵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成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云南产的茯苓因为有名的道地药材,又名云苓。7~9月来挖,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再行“发汗”、晾干,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生用。

【性味歸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

  1. 用于各种水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若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多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若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可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如猪苓汤。若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2. 用于脾虚诸证。本品能健脾补中,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若脾虚停饮,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脾虚湿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 用于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多与黄耆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若水气凌心之心悸,与桂枝白术生姜同用,如茯苓甘草汤

【文獻別錄】

  1. 《本经》:“主脾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2. 《本草衍义》:“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3. 《本草纲目》:“后人治心悸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论心病也。”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現代藥理】

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碱、组胺酸、麦角甾醇等。茯苓具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作用。

【附藥說明】

茯苓皮:为茯苓菌孩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专行皮肤水湿,多用于皮肤水肿。常与五加皮陈皮等同用,如五皮饮。用量15~30g。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