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以下纯属笔者从医多年之后的个人观点。

中药的革新

目前台湾的科学中药普遍未标示有效成份的浓度,且不同药厂之间的有效成份浓度也不同,可能用这家的浓缩药粉只需1gm即有效,但另一家的却需用到1.5gm才有效,以致中医师在处方时很难精确掌握剂量,只能凭经验。因此,标示药品的主要有效成份的浓度,会让中医师更能掌握用药的剂量,也可避免药厂用差劲的药材充数、鱼目混珠。这种药厂该做的事,几十年来都没做。

科学中药的有效浓度必须再提高,浓度提高即可增强疗效、减少服药量,许多重病、大病需要更高浓度的中药粉,也可避免患者一次吞服太大包的药粉。台湾的中药厂在这方面可说毫无长进,远远落于西药之后。

最糟糕的是,几十年下来,台湾的市面上还是充满了用生药磨粉充当浓缩科学中药的劣药,这种药粉毫无浓缩,疗效很差,必须吞服数倍浓缩中药粉的药量才可见效,生药粉还有生菌霉菌过量、农药残留的问题,服了这种药,可能病还没治好,就先伤害到了健康,简单的辨别方式点我

中医式的实证医学

在现代,一切讲求证据,中医也不能再老王卖瓜,必须引入实证医学。例如,将参与实验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则再依客观的征象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的组别,全部利用中医治疗,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向群众证明中医确实是有疗效的。

实证医学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但一直以来,政府相关单位皆是西医人员在主导,中医受到的漠视、冷落,从中医在健保的占额不到4%、甚至比牙医还低即可看出。在中医资源甚为拮据的环境下,要进行中医式的实证医学着实不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开发脉诊练习仪

脉诊是中医用于诊断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各种中医的脉象不是随时随地可方便取得的,脉诊更像是门主观的手艺,当下同一个人的脉由三个人去摸,由于经验及手指敏感度的差异,这三个人感受到的脉象可能不会一样,很难有个标准作为脉诊的依据。

当代应可利用科技将中医的所有基本脉象建立在一个脉诊练习仪之中,随时可以重现任一个基本脉象或是复合的脉象,供作脉诊的触摸练习与参照标准,甚至可以做到随身携带的尺寸。初学者随时可将脉诊练习仪切换到某个脉象,时时触摸体会,训练指感。这样的发明可将脉象标准化、将脉诊普及化,这在现代科技应该可以做到,若能开发出来,中医师的脉诊功力将普遍再向上进一台阶。

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与升级

无论中医或西医,研究的都是相同的人体,不管各自的视角是如何的不同,总是会有相通之处,如何在这两种种系统之间搭建友善的桥梁,彼此为彼此所利用,方能利益最大化。

现代医学医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与数据,相信若是仲景再世,也会为此雀跃不已,当代正是传统中医吸取现代医学的成果、让自己升级的最好时机,传统中医学的模糊轮廓可因此变得更清晰、诊断更精确、治疗更快速有效。

因此,中医的一个可行的升级方向,就是在传统中医的大框架之下,吸取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去芜存菁,升级成为的更精准、更有效的现代化中医──中医2.0。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