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中医术语 » 何谓“辨证论治”?
作者︰沈药子
【內容】

“证”即“证型”,乃中医的专有名词,用来描述人体的某种宏观的系统性病态。宏观就是有别于微观,看的是整个系统的大局,忽略许多细节支末。例如一个人的心情很好或心情很糟,就是人的两种宏观状态。又例如今天是晴天或雨天,是气象系统的两种宏观状态。

中医观察的主要是人体的阴阳、五脏六腑是否失衡,治疗的主要也是阴阳、脏腑的失衡,中医会用一组专有名词来描述特定的失衡状态,这个名词就是“证”或“证型”,一个具体的证型名称就代表一种人体宏观的失衡态。例如患者脾胃机能较差,它的证型名称就叫作“脾胃虚弱”或“脾胃气虚”,若患者整体的“气”不足,也就是机能低落,它的证型就称作“气虚”;若是“血”不足,它的证型就叫作“血虚”。

“辨证”就是辨别、判断出目前患者的系统性病态是属哪种证型,这个辨别、判断的过程是医者透过多种观察手段 ─“望闻问切”─蒐集患者的各种蛛丝马迹,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患者当下的证型。例如,患者面色苍白,唇舌无血色,讲话无力,又说容易头晕,经血颜色淡淡的不是很红,脉是细弱无力的,中医师会果决地判断出患者乃“气血虚弱”证。

先分析出系统的症结,再提出对治的方案,有了证型,才能谈论如何治疗,这就是“论治”。再接上例,既判断出患者“气血虚弱”,治疗原则自然是补其不足,也就是“补气血”,中医历朝历代早已累积海量的方药用于对治各种证型,例如补气血的不足,最常用的是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医师可根据患者当下的状况选择合宜的方药。

综上,中医治疗的是人体这个宏观系统的整个病态、是调治证型、是扭转乾坤,而非只是治疗单一症状,往往患者主诉某个症状,经过中医调养之后,整个系统的状况好转了,连其它症状也一并改善,这就是治本(证型)与治标(症状)的差别,也是“对症下药”与“对证下药”的差异,两者犹如天与地,不可同日而语。

【其它相关项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