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 | 針灸大成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類別】衝脈、足少陰之會。 【釋名】 幽,幽隱;門,門戶。穴近胃之下口幽門而與之相關,故名。 【位置】 上腹部臍上六寸(巨闕)旁開五分處。
【解剖】 - 肌肉:腹直肌內緣。(深層為肝臟)
- 神經:第七肋間神經。
- 血管:腹壁上、下動、靜脈分支。
【操作】 直刺0.5∼1寸,不可深刺。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降逆、利咽、和胃。 - 古典:胸脅背相引痛、噁心、嘔吐、多唾、飲食不下、善噦、支滿、少腹堅、心痛、逆氣、煩心。
- 現代:胃痙攣、胃下垂、肋間神經痛。
【配穴】 - 煩心嘔吐:玉堂、幽門。
- 嘔吐噁心:灸胃俞、幽門、商丘、中府、石門、膈俞、陽關。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