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方名竹葉石膏湯
來源傷寒卒病論
【製法用量】

竹葉15克(2把)
石膏30克(1斤)
半夏洗9克(半升)
麥冬去心15克(5兩)
人參6克(2兩)
甘草炙6克(2兩)
粳米15克(半升)

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納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200毫升,日三服。

【功效】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1. 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津兩傷。嘔逆煩渴、口乾唇燥喉乾嗆咳、心胸煩悶、或虛煩不得眠、舌紅少苔、脈虛數。
  2. 暑熱證、氣津兩傷。身熱多汗、虛贏少氣、煩渴喜飲、舌紅,脈虛數。

【方義】

本方是由白虎湯衍化而來的。白虎湯證為正盛邪實,本方證為大熱已衰、餘熱未清,而氣津兩傷。方中竹葉石膏清熱除煩以祛熱邪為君;人參麥冬益氣生津以補正虛為臣;半夏和逆止嘔,其性雖溫但與清熱生津之藥配伍、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能轉輸津液、恢復脾運、並行人參、麥冬之滯而調和胃氣為佐;甘草、粳米調養胃氣為使也。諸藥合用、既能清未盡之餘熱、又可補已耗之氣陰、邪正兼顧、為一清補之劑。凡熱病過程中、發熱不退、氣陰兩傷之證皆可使麥冬益氣生津以補正虛為臣;半夏和逆止嘔,其性雖溫但與清熱生津之藥配伍、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能轉輸津液、恢復脾運、並行人參麥冬之滯而調和胃氣為佐;甘草粳米調養胃氣為使也。諸藥合用、既能清未盡之餘熱、又可補已耗之氣陰、邪正兼顧、為一清補之劑。凡熱病過程中、發熱不退、氣陰兩傷之證皆可使用。

【辨證要點】

  1. 身熱多汗。
  2. 口乾少氣。
  3. 舌紅少苔。
  4. 脈虛數。

【加減】

  1. 口渴甚:加天花粉生地石斛
  2. 熱甚:加重石膏或加銀花、連翹黃芩
  3. 汗多:加白朮
  4. 氣虛明顯者:加黃耆
  5. 血虛明顯者:加當歸熟地
  6. 肺炎喘咳:加麻黃杏仁黃芩魚腥草
  7. 痰多:加貝母橘皮

【現代應用】

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麻疹、猩紅熱、百日咳、中暑、糖尿病、感冒、流感、小兒夏季熱、肺氣腫、肺壞疽。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