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軟齶發育不全
別名achondroplasia
【概述】

軟骨發育不全(achondroplasia)又稱胎兒型軟骨營養障礙(chondrodystrophia fetalis),軟骨營養障礙性侏儒(chondrodystrophic dwarfism)等。是一種由於軟骨內骨化缺陷的先天性發育異常,主要影響長骨,臨床表現為特殊類型的侏儒-短肢型侏儒。智力及體力發育良好,病人常作為劇團或馬戲團的雜技小丑。

【病因學】

為先天性發育異常,本病有明顯的遺傳性及家族史,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如父母一方有病,子女中1/2可以得病;如父母均為患者,則子女幾乎都要受累。由於不少病人不結婚或難產,致使無下一代,因而影響到遺傳形式。所以散發性病例占90%。當然也有人是由於基因突變所致。在雙胎中可以1個患病,亦可以2個均有,女性略多於男性。

【病理改變】

基本的病理改變發生在軟骨化骨過程,長骨縱向生長受阻,而膜內化骨過程不受影響,故骨的粗細正常,但因長度減短而相對變粗。骨骺軟骨細胞可發生及增殖,但不能進行正常的鈣化與骨化,因而骨端增大。鏡下見,軟骨細胞不能像正常那樣呈規則的柱狀排列,而是分散,不規則成堆,骨化過程的多個區域,如靜止區、增殖區、肥大及預備鈣化區等的層次也發生紊亂,幹骺端毛細血管不能有規則地進入骺進行正常的吸收,成熟的軟骨細胞不能鈣化,影響了骨的生長。還可以看到有廣泛的軟骨粘液樣變性,細胞腫脹,細胞核增大,基質呈半流體結構,病變部位的軟骨骨化延遲,呈斑塊狀分佈,而斑塊間的鈣化過程則比較正常。

【臨床表現】

  1. 侏儒:本病是侏儒的最常見原因。胎兒娩出時即可見其身體長度正常而肢體較短,這種差別以後逐漸明顯,肢體近端如肱骨及股骨比遠端骨更短,患兒脂肪臃腫。至發成熟,平均身高男性為131±5.6cm,女性為124±5.9cm。文獻上有97cm和104cm的報告。患兒身體的中點在臍以上,有時甚至在胸骨下端。兩手只能碰到股骨下粗隆的下方,而不像正常人那樣可以達到大腿下1/3。因為肢體短,在下肢伸直位時,面部可碰到足趾。
  2. 頭顱增大:有的病人有輕度腦積水,穹隆及前額突出,馬鞍型鼻樑,扁平鼻、厚嘴唇、舌伸出(在嬰兒)。
  3. 胸椎後突,腰椎前突,以後者為明顯。骶骨較水平使臀部特徵性的突出。
  4. 胸腔扁而小,肋骨異常的短。
  5. 手指粗而短,分開,常可見4、5指為一組,2、3指為一組,拇指為一組,似「三叉戟」。有的病人的伸肘動作輕度受限。
  6. 下肢呈弓形,走路有滾動步態(rolling)。
  7. 智力發展正常,牙齒好,肌力亦強,性功能正常。

【輔助檢查】

X線表現

  1. 顱蓋大,前額突出,頂骨及枕骨亦較隆突,但顱底短小,枕大孔變小而呈漏斗型,其直徑可能只有正常人的1/2。如伴發腦積水側腦室擴張。
  2. 長骨變短,骨幹厚,髓腔變小,骨骺可呈碎裂或不齊整。在膝關節部位,常見骨端呈「V」形分開,而骨骺的骨化中心正好嵌入這V形切跡之中。由於骨化中心靠近骨幹,使關節間隙有增寬的感覺。下肢弓形,腓骨長於脛骨,上肢尺骨長於橈骨。
  3. 椎體厚度減少,但脊柱全長的減少要比四肢長度的減少相對少很多。自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椎弓間距離逐漸變小。脊髓造影可見椎管狹小,有多處椎間盤後突。
  4. 骨盆狹窄,骼骨扁而圓,各個徑均小,髖臼向後移,接近坐骨切跡,有髖內翻,髖臼與股骨頭大小不對稱。肋骨短,胸骨寬而厚。肩胛角不銳利,肩胛盂淺而小。

【預後】

嬰兒如未夭折,成年後可以勝任各種工作,預後良好。少數病人,由於枕大孔變小而發生腦積水。椎管狹窄的發生率可達40%,大部分在腰椎。偶有在頸椎或胸椎,造成對神經根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需作椎板切除術減壓,或做椎間孔擴大術。偶有因下肢畸形而作截骨者。對病因無特殊療法。

【鑑別】

一般不難,若非典型的病例,需與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侏儒區別。

  1. 軟骨發育欠全(hypochondroplasia):侏儒表現不太明顯,頭顱正常。
  2. 軟骨-外胚層發育不全(chondro-ectodermal dysplasia):即Ellis Van-Creveld綜合徵,為短肢型侏儒,伴有胸部畸形和心臟病變,併指、指甲牙齒發育不良。肢體縮短的部位常發生在遠段骨骼。
  3. 脊柱-骨骺發育不全(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亦為短肢型侏儒,常有近端大關節的破壞,顱骨正常,脊椎椎體變扁,椎體骨化中心互相吻合。胸廓發育不良如鈴形。
  4. 佝僂病及克汀病:佝僂病有典型的臨床及X線表現,容易區別;而克汀病常伴有智力發育不良。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