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三方晶系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產於許多種礦床和岩石中。主產於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開採後,除去雜石泥土,打碎生用或醋淬研粉用。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肝、心經。
【功效】
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
【主治】
- 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本品為礦石類藥物,質重沉降而長於鎮潛肝陽,性味苦寒,又清降肝火。故用治肝陽上亢肝火盛者,常與石決明、夏枯草、牛膝等同用,如代赭石湯,用治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者,每與龜板、牡蠣、白芍藥等滋陰潛陽藥配伍,如鎮肝息風湯。
- 用於嘔吐,呃逆,噫氣等證。代赭石重鎮降逆,可降上逆之胃氣而止嘔、止呃、止噫。故用治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噫氣不止等症,常與旋復花、半夏、生薑等配伍,如旋復代赭湯。
- 用於氣逆喘息。本品重鎮降逆,亦降上逆之肺氣而平喘。用治哮喘有聲,臥睡不得者,可單用本品研末,米醋調服取效;用治肺腎不足,陰陽兩虛之虛喘,每與黨參、山茱萸、胡桃肉等配伍,如參赭鎮氣湯。
- 用於血熱吐衄,崩漏。本品苦寒,人心肝血分,有涼血止血之效。故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可與白芍藥、竹茹、牛蒡子等同用,如寒降湯;用治血熱崩漏下血,可與禹餘糧、赤石脂、五靈脂等同用,如震靈丹。
【文獻別錄】
- 《本經》:「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
- 《別錄》:「帶下百病,難產,胞衣不出,鑒胎,養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
- 《衷中參西錄》:「能生血兼能涼血,其質重墜,又善降逆氣,降痰涎,止嘔吐,通燥結。」又治吐衄之證,當以降胃氣為主,而降胃之藥,實以前石為最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降逆、平肝生用,止血煅用。
【注意禁忌】
孕婦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長期使用。
【現代藥理】
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鐵 (Fe2O3) 其中鐵70%,氧30%,并含雜質鎂、鋁、硅和水分。
所含鐵質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新生;對腸管有興奮作用,使腸蠕動亢進;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對離體蛙心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