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乾燥而成。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主產於河北、山東、四川、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多在夏、秋二季捕捉,捕得蟾蜍後,將體表洗淨、晾乾,擠取耳後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盛于瓷器內,(忌與鐵器接觸,否則易變黑色)并立即用銅篩濾淨泥土及雜質,塗于玻璃板、竹籌上或刮入園形的模型中,曬乾貯存。用時以碎塊置酒或鮮牛奶中溶化,然後風乾或曬乾,研細,入丸、散。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心經。
開竅醒神,止痛,解毒。
入丸散,每次0.015~0.03g。外用適量。
本品有毒,內服切勿過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婦忌用。
本品所含主要成分在化學上屬族化合物,總名蟾二烯內脂,其中包括蟾蜍它靈、華蟾蜍精、華蟾蜍它靈、蟾蜍靈等多種。中國蟾蜍蟾酥中分出的華蟾蜍毒素;酸解後產生華蟾蜍精、辛二酸和氨基酸。此外,尚含有吲哚系鹼類成分;如5羥色胺、蟾蜍色胺等,以及蟾力蘇、蟾毒靈、腎上腺素等。蟾酥毒有洋地黃樣強心作用,蟾蜍靈、華蟾蜍精具有與腎上腺素相似的升壓作用和中樞性興奮呼吸作用,蟾酥80%酒精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其中蟾毒靈作用最強,相當於可卡因的90倍;蟾蜍總甙注射液對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四聯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蟾酥還有鎮痛作用,對橫紋肌、子宮和輸卵管有興奮作用,還有平喘、鎮咳、抗炎、抗腫瘤、抗放射及升高白細胞等作用。
蟾皮: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其味辛,性涼,有小毒。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脹。適用於癰疽瘡毒、疳積腹脹、瘰癧腫瘤等證。煎服,用3~6g。研末入丸散,每次0.3~0.9g。外用適量,可研末調敷患處,或以新鮮蟾皮外貼患處。
近年報導,用蟾皮治療慢性氣管炎及惡性腫瘤,如胃癌、食道癌、肝癌、乳房癌、淋巴肉瘤等,都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