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稀薟草 (Siegsbeckia orientalis L.) 腺梗稀薟 (S. pubescens Makino) 或毛梗稀薟 (S. glabrescens Makino) 的地上部分。我國大部地區均產,以湖南、溫北、江蘇等地產量較大。夏、秋二季花開前及花期均可採割,除去雜質,曬乾。切碎生用,或加黃酒蒸製用。
【性味歸經】
苦、辛,寒。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通經活絡,清熱解毒。
【主治】
- 用於風濕痹證,骨節疼痛,四肢麻木、腳弱無力等。本品辛散苦燥,祛筋骨間風濕而通痹止痛。生用偏寒,善化濕熱,對風濕痹痛偏熱者,用之尤宜。如與臭梧桐同用,即《養生經驗合集》稀桐丸。治風寒濕痹或中風痿痹,單用本品,溜蒸為丸,溫酒吞服,即《活人方彙編》稀薟丸。
- 用於瘡瘍腫毒,濕疹瘙癢,以其清熱解毒,祛風濕而止癢,內服外用均可。
- 此外,本品能降壓,可用於高血壓病。
【文獻別錄】
- 《新修本草》:「主熱匿,煩滿不能食。生搗汁,服三、四合,多則令人吐。」
- 《本草圖經》:「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風濕諸瘡。」又云:「生用則性寒,熟用則性溫。」
【用法用量】
煎服,15~20g。外用適量。一般治風濕痹證宜製用,濕瘡、濕疹宜生用。
【現代藥理】
豨薟草含生物鹼、酚性成分、稀薟甙元、氨基酸、有機酸、糖類、苦味質等。豨薟草水煎劑或醇浸劑與臭梧桐合用,有明顯抗炎作用。其水浸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壓及擴張血管作用。并對鼠瘧原蟲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