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證型肝腎陰虛
別名肝腎陰虧
【概念】

肝腎陰虛證是由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或肝陰不足引起腎陰虧損而成,臨床上具有肝腎兩臟陰虛之表現。多由久病勞傷,或溫熱病邪耗傷肝陰及腎陰所致。

臨床主要表現為:視物昏花或雀盲,筋脈拘急,麻木,抽搐,爪甲枯脆,脅痛,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齒搖髮脫,遺精,形體消瘦,咽乾口燥,五心煩熱,午後潮熱,顴紅盜汗,虛煩不寐,尿黃便乾,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沉弦細數。

肝腎陰虛證常見於「脅痛」、「腰痛」、「虛勞」、「血證」、「眩暈」、「月經先期」、「閉經」、「痛經」等疾病。

本證應與「心腎不交證」、「肺腎陰虛證」、「腎精不足證」相鑒別。

【鑑別處理】

肝腎陰虛證可見於多種疾病中。

  1. 脅痛病中之肝臀陰虛證,特點為脅肋隱痛,綿綿不休,伴有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潮熱盜汗等肝腎陰虧症狀。此乃七情內傷,化火傷陰;久病精血虧損,脈絡失養所致。《景岳全書‧脅痛》云:「內傷虛損脅肋疼痛者,凡房勞過度,腎虛贏瘦之人,多有脅肋間隱隱作痛,此肝腎精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生血而然。」治宜滋補肝腎。方用一貫煎(《柳洲醫話》)。
  2. 腰痛病中之肝腎陰虛證,其腰痛性質多為痠軟隱痛,腰膝無力,遇勞加劇,臥時減輕,且有視物昏花等症。多因稟賦不足,久病體虛,或房勞過度,年老精血虛衰,筋脈失養所致。治宜滋補肝腎。方用左歸丸(《景岳全書》)。
  3. 虛勞中亦有此證,病人除具有腰膝痠軟,眩暈耳鳴,視物昏花等肝腎陰精不足表現外,多伴有全身多個臟腑氣血虧損症狀。其病因正如《醫學綱目‧虛勞》所說:「虛者,皮毛、肌肉、筋爪、骨髓、氣血津液不足也。若男子終日勞役,神耗力倦,飢飽越常,喜怒憂。思,形寒飲冷,縱慾恣情…根源從此而虛竭矣。」《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治宜滋補肝腎。方用大補陰丸(《丹溪心法》)。
  4. 血證如齒衄中亦可具有肝腎陰虛表現者,此乃情志內傷,縱情色慾,肝腎陰虧,陰虛內熱,灼傷脈絡,絡傷血溢所致。其出血以血色淡紅,齦浮齒搖而微痛為特點。如《景岳全書‧血門》云:「血從齒縫牙齦中出者,名為齒衄。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腎水不足,口不臭,牙不痛,但齒搖不堅,或微痛不甚,而牙縫時多出血者,此腎陰不固,虛火偶動而然。」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方用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編》)合茜根散(《景岳全書》)。
  5. 眩暈病中之肝腎陰虛證,臨床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其眩暈較輕,多屬虛眩,閉目臥床則減,且伴有其它肝腎陰虧症狀。多由腎水虧虛,水不涵木,風陽上擾;或肝腎陰精虧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而成。《靈樞‧海論》曰:「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目,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治宜滋補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醫級》)。
  6. 如婦女月經先期病中見有肝胃陰虛證,臨床表現為:經行先期,量少色紅,質粘稠,兼見陰虛內熱之象,如兩顴潮紅,手足心熱等症。此乃肝腎陰虧,陰虛內熱,迫血妄行,衝任不固所致。《傅青主女科‧調經》曰:「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腎中火旺而腎水虧乎…先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也。」治宜養陰清熱。方用兩地湯(《傅青主女科》)。
  7. 婦女閉經病中之肝腎陰虛證,病人表現為:月經初潮較遲,量少色紅或色淡,漸至閉經。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天癸未充,或久病虛損,肝腎精虧血少,衝任失養所致。治宜滋補肝腎,養血調經。方用歸腎丸(《景岳全書》)。
  8. 再如婦女痛經病中出現本證者,其臨床以經後少腹隱痛,綿綿不休,經來色淡量少為特點。多因肝腎陰虛,精虧血少,衝任空虛,胞絡失養所致。治宜調補肝腎,養血止痛。方用調肝散(《傅青主女科》)。

肝腎陰虛證多發生於形體贏瘦、或先天稟賦不足之人。由於婦女生理上有月經,胎孕,產育,哺乳等特點,易患陰血不足,故多發於婦女。正如《靈樞‧五音五味篇》說:「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

肝藏血主疏泄,腎藏精主發育生殖。生理上,肝血與腎精相互資生,肝血充足,血可以化精;腎精充滿,精亦可化血,故病理上肝陰不足與腎陰虧損常可同時出現,肝腎陰虛證病機演化過程中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 肝腎陰虧,不能制約肝陽,肝陽升發太過,亢逆於上,則出現頭脹痛,面紅赤,急躁易怒等肝陽上亢表現。
  2. 肝腎陰虧又可致肺陰虧耗,肺陰不足,失其清潤肅降之職,陰虛火旺,灼傷肺絡,則可見乾咳短氣,痰少而稠,口咽乾燥,聲音嘶啞,咳痰帶血或咯血等症狀。
  3. 肝腎陰虧不能上濟於心,心陰亦虧,陰虛內熱,擾亂心神,則可出現心煩不寐,多夢健忘,驚惕不安等症。
  4. 腎為水火之宅,腎所寄之元陰元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疾病過程中亦相互影響,肝腎陰虛,陰損及陽,腎陽亦虛,溫煦失職,氣化失權,可見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痠冷,小便清長或遺尿,腰以下腫甚等症狀,形成腎陰陽兩虛之候。

【類證鑑別】

  1. 心腎不交證與肝腎陰虛證:心屬火藏神,位居上焦;腎屬水藏精,位居下焦。生理上,心陽下降於腎,以溫腎水,腎陰上濟於心,以養心陰。若心腎失去水火相濟關係,腎水不足,不能向上滋養心陰,陰不制陽,心陽獨亢於上,不能下交於腎,則形成心腎不交證。本證除有腰膝痠軟,眩暈耳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心腎陰虛症狀外,兼見虛煩不寐,心悸等心陽偏亢表現,而無肝陰虛之象。肝腎陰虛證不僅存在腎陰虛表現,且有兩目乾澀,視物昏花,筋脈拘急,麻木抽搐,爪甲枯脆,脅痛等肝陰虛症狀,而無心陽偏亢表現。兩證臨床表現各有特點,不難鑒別。
  2. 肺腎陰虛證與肝腎陰虛證:二者皆屬陰虛,其臨床表現均可見眩暈耳鳴,視力減退,健忘少眠,腰膝痠軟,形體消瘦,咽乾口燥,五心煩熱,午後潮熱,盜汗顴紅,男子遺精,女子經少、經閉或崩漏等腎陰虛症狀,常易混淆,故須鑒別。肺腎陰虛證多由腎陰虧損,陰精不能上承,或虛火灼肺、久咳傷肺所致。臨床兼見咳嗽無痰、少痰或痰中帶血,口燥咽乾,聲音嘶啞等肺陰虛表現。而肝腎陰虛證多因腎陰不足不能滋養肝陰,或肝陰不足致腎陰虧損而成。病人且有視物昏花或雀盲,筋脈拘急,麻木,抽搐,爪甲枯脆,脅痛等症狀。二證一病位在肺腎,一病位在肝腎,不難區別。
  3. 腎精不足證與肝腎陰虛證:腎藏精,主發育生殖。腎精不足主要指先天之精虧損,影響人體生長發育生殖而出現的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閉不孕;小兒發育遲緩,身體矮小,智力和動作遲鈍,骨骼痿弱,囟門閉遲;成人則見早衰,髮脫齒搖,健忘,精神恍惚,足痿無力,精神呆鈍,動作遲緩等症狀,臨床表現只有陰精不足,無明顯的虛熱徵象。而肝腎陰虛證不僅可見齒搖髮脫,腰膝痠軟,健忘少寐等精血虧損之症,且有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燥咽乾,兩顴紅赤等虛熱症狀及視物昏花,筋脈拘急,脅痛等肝陰虧損表現,顯然與單純腎精不足證之臨床表現不同。

【文獻別錄】

  1. 《素問‧腹中論》:「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傷肝,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2. 《醫學入門‧諸虛》:「五勞六極七傷,積虛成損,積損成傷,經年不癒者,謂之久虛。肝勞,盡力謀慮,則筋骨拘攣,極則頭目昏眩;腎勞,矜持志節,則腰骨痛,遺精白濁,極則面垢脊痛。」
  3. 《本草經疏‧卷二》:「肝虛十證:胸脅痛,屬肝血虛;轉筋,屬血虛;目光短,屬肝血虛及腎水真陰不足;目昏,屬肝血虛有熱兼腎水真陰不足;目翳,屬肝熱兼腎水不足;亡血過多、角弓反張,屬血虛有熱;少腹連陰作痛,按之則止,屬厥陰經血虛;偏頭痛,屬血虛,肝家有熱,不急治之,久必損目;目黑眩暈,屬血虛兼腎水真陰不足。」
  4. 《張氏醫通‧腰脊腿足痛》:「凡腰脊痠痿綿綿作痛,並腿足痿軟者,腎虛也。…腎虛腰痛,多由房慾,但察其既無表那又無濕熱。或年老衰頹,或情志怫鬱,或行力不支,而坐臥少可,或疲倦無力,而動勞益甚,或面色慘晦,脈候虛微,益腎經不足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