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耳內長肉
別名耳痔、耳蕈、耳挺
【概念】

耳內長肉係指耳竅內有小肉突出,形如櫻桃,或加羊奶頭,或如小蘑菇,或如棗核,頭大蒂小。因其形狀不一,故又有「耳痔」、「耳蕈」、「耳挺」等名稱。

本症常見於「耳癤」、「耳膿」等疾患,可與「耳痛」、「耳腫」、「耳內流膿」等條目互參。

【辨證分析】

  1. 肝膽蘊熱︰形狀大小不一,色紅無皮,常濕潤,或有稀水溢出,或有膿液,或出血,觸之疼痛,痛引巔頂。伴有耳鳴,甚則耳襲,頭暈納差,便乾溲赤,舌苔薄黃,脈弦數。耳為肝膽經脈所過,邪熱結於肝膽,熱毒上蒙清竅,氣血受阻,凝聚於耳,宜清肝瀉火,方選柴胡清肝湯
  2. 脾腎氣虛︰其形多不大,色淡紅,潮濕,遷延日久,耳內稍痛,或有膿水流出,聽覺差,伴有脘腹脹悶,納穀不香,腰膝痠痛,頭暈目眩,便溏,溲清長,舌苔薄白,脈細弱。脾為後天,腎為先天,腎得後天水榖精微充養,則精髓旺盛,耳竅聰靈。脾失健運,化源不足,腎氣亦虛,耳為腎竅,脾腎兩虛,則耳竅受邪,邪毒滯留、氣血凝聚遂致耳內長肉,宜補益脾腎,方選附桂八味丸合參苓白朮散加梔子、柴胡、連翹等藥。
  3. 邪毒久留︰色暗無華,觸之疼痛,或出血,或有膿水流出,伴有聽覺差,胃納尚可,二便正常,舌質暗,苔薄,脈細澀。邪毒襲耳,遷延日久阻塞經絡,氣血瘀滯不散,結聚而成,其特點:耳肉色暗,或紫,宜調和氣血,行滯化瘀,方選當歸桃紅湯。
耳內長肉一症,以肝膽熱毒為多,治療宜從肝膽入手,然脾腎兩虛或氣滯血瘀者亦有之。主要鑒別點在於耳肉的大小,顏色,加耳肉鮮紅,多屬熱毒襲耳;耳肉淡紅,色澤不鮮,多為脾腎兩虛,氣滯血瘀則其色暗紅,臨症易於鑒別。

【文獻別錄】

  1. 《外科大成》卷三:「耳痔及耳挺,耳蕈,俱結於耳之竅內,不腫不[月責]不痛。塞久令人重聽,宜梔子清肝湯,兼外插藥線於縫內化盡自癒。」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