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状多发性大动脉炎
【概念】

中医并无大动脉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大致归属于中医的“脉痹”、“厥证”、“伏脉”、“虚损”、“眩晕”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素体亏虚,复感风、寒、湿、热之邪,导致血脉瘀滞,甚至闭塞心窍,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组织失去温煦濡养,而出现各种症状,如眩晕,失眠,昏仆,肢麻疼痛,或四肢厥冷,脉沉伏或无脉等,但血脉瘀滞为其基本病理。

【現代研究】

多发性大动脉炎系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主动脉及其大的分支,病变可累及动脉各层,产生不同程度的管径狭窄或闭塞,引起各种临床症状,上肢脉搏消失是本病最突出征象。故又称无脉病、高安病、主动脉弓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综合征等。

本病病因尚不明了,但免疫机理参与发病,尤其是自身免疫异常。本病可伴有其他胶原性血管疾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阳性的狼疮细胞。病变主动脉部有丙种球蛋白,血中有抗动脉壁抗原抗体。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

〔诊断〕

  1.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发凉、麻木、无力、间歇跛行),伴有患侧肢体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不能测出者,或双侧上肢血压有明显差异(>2.6千帕),或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者。
  2. 头部缺血症状(头昏、晕厥、视力障碍),同时佯有一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及相应部位有血管杂音。
  3. 青年人原因不明持续性高血压,并可在腹部或肾区闻及二级以上血管杂音(须除外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者。
  4. 典型的高安眼底改变。
  5. 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抗核抗体、抗大动脉炎抗体阳性。
  6. 动脉超声血流图、肾图及血管造影异常者。

【辨證分析】

  1. 热毒阻络︰见于急性炎症活动期,症见发热,口渴,倦怠,消瘦,肌肉、关节疼痛,四肢欠温、麻木。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无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减。玄参、银花、丹参、鸡血藤、蒲公英各30克,当归15克,桂枝、甘草、干地龙各10克。
  2.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头晕目眩,失眠心悸,动则加剧,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肢体萎软无力或麻木。舌淡、苔白,脉微弱或不能扪及。益气养血,通经复脉,黄耆桂枝五物汤合炙甘草汤加减。黄耆、熟地、丹参、鸡血藤各30克、桂枝、白芍、党参、炙甘草、阿胶(烊)、当归各15克,大枣6枚。四肢厥冷加制附片10克,鹿角霜10克、视力模糊或复视者,选加青葙子、谷精草、草决明等;兼阴虚而见低热盗汗、口干咽燥者,选加玄参、枸杞子、银柴胡、地骨皮。
  3. 阴虚阳亢︰头晕,甚或头胀痛,耳鸣,目眩,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口干咽燥、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发凉、或有间歇性跛行,大便秘结,尿黄。上肢血压增高,舌红少苔,寸口脉弦紧而数或细数,跌阳脉弱或消失。滋阴潜阳通络,加减复脉汤化裁。麦冬、生地、阿胶(烊)、龟板(先煎)、鳖甲(先煎)、白芍、归尾各15克,酸枣仁、麻仁各10克,磁石(先煎)、珍珠母(先煎)、丹参各30克。视力减退,耳呜甚者,选加山萸肉、黄柏、知母等;鼻塞不闻香臭,选加辛夷、白芷、枇杷叶等;眩晕明显者,选加白蒺藜、生玳瑁;下肢或颜面浮肿者,另加车前子、泽泻、云苓;四肢发凉麻木,选加桂枝、络石藤、地龙、鸡血藤等。
  4. 气滞血瘀︰常见于胸腹主动脉狭窄者。头晕月眩,两目胀痛,视物不清,心烦易怒,肢软冷麻,失眠多梦,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无脉。行气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各15克,生地、牛膝各30克,枳壳、川芎、柴胡、栀子、甘草各10克。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