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木鱉子
科屬葫蘆科
【品種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木鱉子的成熟種子。生長於山坡、林緣,土層較深厚的地方。9~11月果實成熟時採摘,剖開果實,曬至半乾,剝取種子;或裝入盆缽內,待果皮近于腐敗時將果皮弄爛,用清水淘洗,除去瓤肉及外膜,取出種子,曬乾或烘乾。分佈廣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地。也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木鱉根)亦供藥用。

【性狀】

多年生草質藤本,具膨大的塊狀根。莖有縱棱;捲鬚粗壯,與葉對生,單一,不分枝。葉互生,圓形至闊卵形,長7~14厘米,通常3淺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長卵形,全緣或具微齒,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狀網脈;葉柄長5~10厘米,具縱棱,在中部或近葉片處具2~5腺體。

花期6~8月。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葉腋,花梗細長,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黃綠色;雄花:萼片5,革質,粗糙,卵狀披針形,基部連合,花瓣5,淺黃色,基部連合,雄蕊5,癒合成3體;雌花:萼片線狀披針形,花冠與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橢圓形,成熟後紅色,肉質,外被軟質刺。

果期9~11月。種子略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直徑約2~3厘米,厚約5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網狀花紋,周邊兩側均有十數個相對的鋸齒狀突起。外種皮質堅而脆,內種皮薄膜狀,表面灰綠色,絨毛樣,其內為二片大形肥厚子葉,黃白色,富油質,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以籽粒飽滿、不破裂、體重、內仁黃白色、不泛油者為佳。

【性味歸經】

苦微甘,溫,有毒。

  1. 《開寶本草》:甘,溫,無毒。
  2. 《綱目》:苦微甘,有小毒。

入肝、脾、胃經。

  1. 《得配本草》:入手陽明經。
  2. 《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3. 《本草撮要》:入足厥陰經。

【功效】

消腫散結,祛毒。

【主治】

治癰腫、疔瘡、瘰癧、痔瘡、無名腫毒、癬瘡,風濕痺痛,筋脈拘攣。

  1. 《日華子本草》:醋摩消腫毒。
  2. 《開寶本草》:主折傷,消結腫惡瘡,生肌,止腰痛,除粉刺䵟𪒟,婦人乳癰,肛門腫痛。
  3. 《綱目》:治疳積痞塊,利大腸瀉痢,痔瘤瘰癧。
  4. 《本草備要》:瀉熱,外用治瘡。利大腸,治瀉痢疳積,瘰癧瘡痔,乳癰,蚌毒。消腫追毒,生肌除䵟。
  5. 《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濕鬱熱而為痛風癱瘓、行痺、瘙厥、腳氣、攣症、鶴膝。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調敷、磨汁塗或煎水熏洗。內服:多入丸、散;煎湯,2~4分。

【注意禁忌】

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1. 《本草匯言》:「胃虛、大腸不實、元真虧損者,不可概投。」
  2. 《醫林纂要》:「忌豬肉。」

【炮製儲藏】

除去雜質,洗淨,曬乾,用時連殼打碎,或去殼取仁。

【現代藥理】

含木鱉子酸(momordic acid)、絲石竹皂苷元(gypso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氣基酸、甾醇。

【現代應用】

外用治療牛皮癬、乾癬、禿瘡等有一定效果用法:將木鱉子去外殼,蘸醋在粗瓷器上(如碗底)磨取藥汁,臨睡前用棉花或毛筆蘸塗患處,每日或隔日1次。塗藥前患處先用鹽水洗淨;癬病蔓及週身者可分期分片治療。一般1錢木鱉子仁約需10毫升醋研磨,其藥汁可塗3×2厘米癬面5~7處。

【選方】

  1. 治一切諸毒,紅腫赤暈不消者:木鱉子(去殼)二兩,草烏半兩,小粉四兩,半夏二兩。上四味于鐵銚內,慢火炒焦,黑色為度,研細,以新汲水調敷,一日一次,自外向裡塗之,須留瘡頂,令出毒氣。(《醫宗金鑒》烏龍膏)
  2. 治瘡瘍、疔毒初起,瘰癧,臁瘡,小兒蟺拱頭:土木鱉(去殼)五個,白嫩松香(揀淨)四兩,銅綠研細一錢,乳香、沒藥各二錢,蓖麻子(去殼)七錢,巴豆肉五粒,杏仁(去皮)一錢。上八味合一處,石臼內搗三千餘下,即成膏;取起,浸涼水中。用時隨瘡大小,用手搓成薄片,貼瘡上,用絹蓋之。(《醫宗金鑒》神效千捶膏)
  3. 治兩耳卒腫熱痛:木鱉子仁一兩(研如膏),赤小豆末半兩,川大黃末半兩。上藥同研令勻,水,生油旋調塗之。(《聖惠方》)
  4. 治瘰癧發歇無已,膿血淋漓:木鱉仁二個,厚紙拭去油,研碎,以烏雞子調和,磁盞盛之,甑內蒸熱。每日食後服一次,服半月。(《仁齋直指方》木鱉膏)
  5. 治痔瘡:荊芥、木鱉子、朴硝各等分。上煎湯,入于瓶內,熏後,湯溫洗之。(《普濟方》)
  6. 治小兒丹瘤:木鱉子新者去殼,研如泥,淡醋調敷之,一日三、五次。(《外科精義》)
  7. 治倒睫拳毛,風癢,亦爛:木鱉子仁捶爛,以絲帛包作條,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次服蟬蛻藥為妙。(《孫天仁集效方》)
  8. 治陰疝偏墜痛甚:木鱉子一個磨醋,調黃檗、芙蓉末敷之。(《壽域神方》)
  9. 治腳氣腫痛,腎臟風氣,攻注下部瘡癢:甘遂半兩,木鱉子仁四個。為末,豬腰子一個,去皮膜,切片,同藥四錢,摻在內,濕紙包煨熟,空心食之,米次下。服後便伸兩足,大便行後,吃白粥二、三日。(《本事方》)
  10. 治腳氣腫痛:木鱉子仁,每個作兩邊麩炒過,切片再炒,去油盡為度,每兩入厚桂半兩,為末,熱酒服二錢,令醉得汗。(《永類鈐方》)
  11. 治痞癬:木鱉多用(去殼),獨蒜半錢,雄黃半錢。上杵為膏,入醋少許,蠟紙貼患處。(《昔濟方》木鱉膏)
  12. 治瘧母:木鱉子、穿山甲(炮)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醫方摘要》)
  13. 治經絡受風寒邪氣,筋脈牽連,皮膚疼痛,結聚成核,拘攣麻痺:木鱉子一兩(去皮,銼如小豆大,用清油二兩,浸一宿,然後慢火熬及一半以來,取出木鱉子,下黃醋一錢,相攪勻,等醋化為度,絹濾去滓),乳香一錢(別研細,等木鱉子油與臘相次欲凝,急投在油內,不住手攪勻)。上以磁器收,每用少許,擦肌肉皮膚疼痛聚硬處,不住手,以極熱為度。(《百一選方》木鱉子膏)
  14. 治打扑損傷,瘀血不散疼痛:木鱉子(去殼研)半兩,桂(去粗皮)三分,芸檯子(酒浸研)二合,丁香五十粒。上四味,將丁香、桂為末,與研者二味和勻,次用生薑汁煮米粥攤紙上,將藥末量多少摻入粥內,看冷熱裹之,一日一換。(《聖濟總錄》木鱉裹方)
  15. 治小兒疳疾:木鱉子仁、使君子仁等分。搗泥,米飲丸芥子大,每服五分,米飲下,一日二服。(《孫天仁集效方》)
  16. 治疳病目蒙不見物:木鱉子仁二錢,胡黃連一錢。為末,米糊丸龍眼大,入雞子內蒸熟,連雞子食之。(《孫天仁集效方》)
  17. 治小兒久痢,腸滑脫肛:沉香二錢,枳殼半兩(麩炒去瓤),五靈脂半兩(微炒),木鱉子(連殼秤)半兩(去殼用)。上件前三味為細末,次入木鱉于同研細,醋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三歲兒每服三十丸,醋調茶清送下,乳食前。(《楊氏家藏方》木鱉子丸)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