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馬錢科木質大藤本植物雲南馬錢 (Strychnos pierriana A. W. Hill) ,或馬錢 (S. nuxvomica L.) 的成熟種子。前者主產於雲南、廣東、海南等地;後者主產於印度、越南、緬甸、泰國等地。冬季果實成熟時採,取出種子,曬乾,炮製後入藥。
馬錢子又稱番木鱉;另一種葫蘆科藤本植物木鱉子,又稱土木鱉,兩者科屬不同,藥性各異,不可混淆。番木鱉呈圓形。一面的中心凹陷,收如鈕扣,密生絲狀茸毛;木鱉子為平園板狀,中間隆起,周邊有鋸齒狀突起,無茸毛。臨床以馬錢子(番木鱉)較多用,而木鱉子(土木鱉)性甘溫,有毒。功能消腫塊,化腫毒,主要用於腫毒,乳癰、瘰癧等。
【性味歸經】
苦,寒。有大毒。歸肝、脾經。
【功效】
散結消腫,通絡止痛。
【主治】
- 用於跌打損傷,癰疽腫痛等。本品散結消腫定痛。常配穿山甲等同用,如《救生苦海》馬前散、《外科方奇方》青龍丸等。若喉痹腫痛,則配山豆根等研末吹喉,如《醫方摘要》方。近代以本品配麩皮 (2:1),治癰腫、急慢性丹毒,有較好療效。
- 用於風濕頑痹,麻木癱瘓等。本品有較強的開通經絡,透達關節而止痛的作用。治風濕頑痹,配麻黃、地龍等;治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可研末,以甘草粉蜜丸服之。
- 近代臨床以本品治重症肌無力,開始每日服0.45g,分三次服,逐增至每日1~1.2g。有一定療效。
【文獻別錄】
- 《本草綱目》:「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 《醫學衷中參西錄》:「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遠勝于它藥。」
【用法用量】
內服宜製,多入丸散,日服0.3~0.6g。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注意禁忌】
內服不可多服久服,且需砂燙至鼓起并呈棕褐色或深棕色方可入藥。孕婦禁用。過量中毒可引起肢體顫動、驚厥、呼吸困難,甚至昏迷。
【現代藥理】
本品含多種生物鹼,主要為番木鱉鹼(士的寧)、馬錢子鹼,另含綠原酸、番木鱉甙、脂肪油、蛋白質等。
-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本品所含的番木鱉鹼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首先興奮脊髓的反射機能,其次興奮延髓的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並能提高大腦皮質的感覺中樞機能,大量引起驚厥。臨床曾試用於面神經麻痹、肥大性腰椎炎及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憂鬱型和妄想型患者,獲得一定效果。
-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番木鱉鹼具有強烈的苦味,在低于1:400000濃度時仍存在苦味。臨床上用番木鱉酊作苦味健胃劑以促進食慾,但目前應用不普遍。
- 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本品所含的馬錢子鹼,對小鼠灌胃,有明顯鎮咳作用,也有祛痰作用。臨床上曾試用馬錢子鹼片劑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有一定效果。
- 馬錢子鹼對感覺神經末梢有麻痹作用。
- 抑菌作用:馬錢子鹼體外對嗜血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等具抑制作用。還對多種皮膚真菌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臨床上曾試用於治療癰腫、肺結核及子宮頸糜爛等多種感染疾患,有一定的效果。
- 毒性:馬錢子種仁、番木鱉鹼及馬錢子鹼對小鼠灌胃的LD50分別為234.5mg/kg,3.27mg/kg及233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