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肥皂荚
别名皂角、皂荚
科属豆科
类别开窍化痰
【品種來源】

本品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皂荚 (Gleditisia sinensis Lam.) 的果实,又名皂角。形扁长者,称大皂荚;其植株受伤后所结的小型果实,弯曲成月牙形,称猪牙皂,又称小皂荚,均入药。主产于四川、河北、陕西、河南等地。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切片(不去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主治】

  1. 用于顽痰阻肺,咳喘痰多之证。本品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故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可用皂荚研末,以蜜为丸,枣汤送服,即《金匮要略》皂荚丸。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黄,猪胆汁制成片剂,治咳喘痰多者。
  2. 用于痰盛关窍阻闭之证。本品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故如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等痰涎壅盛者可用之。若配细辛共研为散,吹鼻取嚏,即通关散;或配明矾为散,温水调服,涌吐痰涎,而达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即稀涎散
  3. 此外,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有散结消肿之效;以陈醋浸泡后研末调涂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近代又有治便秘和轻症动力性肠梗阻,用皂角12克,细辛12克,研末,加蜂蜜120克调匀,趁热制成栓剂,每次1条,塞入肛门。

【文獻別錄】

  1. 《本经》:“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下水,利九窍。”
  2. 《本草纲目》:“通肿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毒,搜风治疮。”
  3. 《本经逢源》:“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

【用法用量】

多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注意禁忌】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大则引起呕吐、腹泻。本品辛散走窜之性极强,非顽痰证实体壮者不宜轻投。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三萜类皂甙等。皂甙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从而产生祛痰作用: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堇色毛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大量皂荚中所含之皂甙,不仅刺激胃肠粘膜,产生呕吐、腹泻,而且腐蚀胃粘膜,发生吸收中毒,甚至产生全身毒性,引起溶血,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附藥說明】

皂角刺:为皂荚树的棘刺,又名皂角针。性味辛温。功能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用于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以及皮癣、麻风等。煎服8~10克。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痈疽已溃者忌用。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