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蘿藦科植物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 的根皮。主產於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春秋二季均可採挖,趁新鮮時以木捧敲打,使根皮和木質部分離,抽去木心,將皮陰乾或曬乾,生用。
考古代本草所記載的五加皮來源於五加科植物五加及同屬几種植物的根皮,如細柱石,五加皮、短梗五加皮等,習稱「南五加皮」,此外,五加科植物糙葉藤五加(四川產)及紅毛五加(雲南產)的莖皮,藥材習稱「紅毛五加皮」亦作南五加皮用;而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區所習用的五加皮,為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習稱北五加皮,1977年版《藥典》定為香加皮。南、北五加皮科屬不同,功效也不一樣,應區別使用。南五加皮無毒,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作用較好,北五加皮有強心利尿作用,有毒,故臨床不可混用。
苦、辛,微溫。有毒。歸肝、腎、心經。
利尿消腫,祛風濕,強筋骨。
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本品有強心利尿作用,有毒,不宜多用。
【現代藥理】香五加的莖皮和根皮含十餘種甙類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強心甙杠柳毒和皂甙杠柳 。此外還有4-甲氧基水楊醛及其葡萄糖甙等。具有強心利尿作用,此外,杠柳皮尚有殺蟲作用。強心甙過量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