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詵 (約621~713),唐代大臣、醫藥學家,汝州梁(今河南臨汝)人。曾舉進士,垂拱初(685年),任鳳閣會人。他少時喜好方術,師事孫思邈。曾於鳳閣侍郎家中,見武則天敕賜黃金,並說:「這是藥金,火燒,應當有五色氣。」一試驗果然如此。武則天聽到不悅,因事命他出任台州(今浙江臨海)司馬。後來升為春官侍郎。唐睿宗未登基時召他任侍讀。長安中(701∼704年)任同州刺史,兼銀青光祿大夫,神龍初(705年)歸伊陽(今河南省西部汝陽)山居,專門從事藥物研究。睿宗繼位後,召他到京師,將加任用,他以衰老為由固辭不就。
在醫療實踐中,他十分重視醫方的收集和飲食療法。他倡導:「若能保身養性得,嘗須善言莫離口,良藥莫離手。」長于食療和養生本的研究,著有《食療本草》3卷,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飲食療法專著,也是唐代的一部總結性《食療本草》專著。另著《必效方》3卷(《舊唐志》作10卷),但已佚。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