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 |
惲樹玨 字:鐵樵 號:冷風 |
年代
| 1878~1935 |
惲鐵樵,名樹鈺,別號冷風、焦木、黃山民。1878年出生於父親惲磨照的任地福建省台州。5歲喪父,11歲喪母,由同族親戚攜挈,與異母兄長回到祖籍、近代名中醫的搖藍──江蘇省武進縣。聰穎異常的惲鐵樵,由於家道貧寒、兄嫂遇薄,更立志發奮、刻苦攻讀,13歲就讀于族中私塾,16歲即考中秀才,20歲全部讀完了科舉經典,為深入中醫的堂奧,開拓了暢通的渠道。由於鄉風的熏陶,同時已涉獵了《溫病條辨》等醫學著作,粗通醫道。在叔祖北山先生溫熱夾食,庸醫妄投「小青龍」時,已能明辨是非,提出質疑。1903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學,攻讀英語,成為近代中醫界精通舊學,又系統接受新學制教育的第一人,為吸取現代科學知識發展中醫奠定了基礎。 1906年南洋公學畢業後,惲鐵樵先赴湖南長沙任教,後回上海浦東中學執鞭。教學之餘,翻譯了卻爾斯﹒佳維的《豆蔻葩》、《黑夜娘》、《波痕夷因》等中篇小說,于1909∼1910年分別刊登在上海出版的《小說時報》上,與林紓齊名而別具風格。1911年任商務印書館編譯,1912年任《小說月報》主編。惲鐵樵主編重視章法文風,嘗謂「小說當使有永久之生存性」,錄用文稿,不論地位高低,名聲大小,唯優是取,尤重獎掖晚生,育攜新秀。當時魯迅創作的第一篇小說《懷舊》,署名為「周逴」投到《小說月報》,惲鐵樵以獨具的慧眼對這篇小說和作者倍加賞識,發表在第四卷的第1號上,對文中佳妙之處密加圈點,并加按語向讀者熱情推荐。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後致楊霽云信中還提及此事,傳作千古佳話。10年的編輯生涯雖與醫學無緣,但卻為熟悉和掌握西醫知識,以及其後的著書立說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