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醫家施毓黔
別名 今墨
朝代 公元1881~1969
【描述】

施今墨,祖籍浙江蕭山縣,原名施毓黔。因其祖父在雲南和貴州做過官,施今墨出生在貴州,故取名「毓黔」。他年幼時,因母多病,遂立志學醫。他的舅父河南安陽名醫李可亭見其聰穎,因而在施今墨13歲時即教他學習中醫,并常對他說:「良田千畝,不如薄技在身」。所以施今墨學醫刻苦,20歲左右已經通曉中醫理論,可以獨立行醫了。

施今墨的父親認為仕途才是正道,曾送他進山西大學堂。在那裏他由於受進步思潮影響而萌生了民主與革新思想。後因反對山西大學堂西齋主持人、傳教士李提摩太的專制,被校方開除,轉而入山西法政學堂,因成績優秀被保送至京師法政學堂。這時經人介紹認識了黃興,并由黃興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他以醫療為掩護,隨黃興奔走革命,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封建王朝。施今墨作為山西代表,在南京參加了孫中山先生就職大總統的典禮,并以客卿身份協助陸軍總長黃興制定陸軍法典。在《陸軍刑法》、《陸軍懲罰令》、《陸軍審判章程》中都有施今墨的手筆。後來袁世凱篡權,孫中山出走,黃興病故,施今墨應湖南督軍譚延闓之邀,出任湖南教育廳長。但那時軍閥混戰,無人過問教育,施今墨壯志難酬,于1917年應順直水利督辦熊希齡邀請,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長之職。當時他想在香山慈幼院創造一個與世隔絕的理想境地,讓孤兒們長大成人,自食其力,在自己開辦的工廠、農場中從事各種工作,讓這裏充滿自由、平等、博愛。但社會的腐敗、官場的傾軋、某些官太太的驕橫,使施今墨的理想難以實現。他因此憤而辭職,決心棄政從醫。1921年他自己更名「今墨」,取義有三:其一,紀念誕生之地,「今墨」同「黔」;其二,崇習墨子,行兼愛之道,治病不論貴與賤,施愛不分富與貧;其三,要在醫術上勇於革新,要成為當代醫學繩墨(今之墨准之意)。施今墨在法政學堂以及後來參加同盟會革命從政時,都經常為人診病,已小有名氣。此時一旦專心醫業,精研醫術,立刻醫名大噪,譽滿京師,門前經常摩肩接踵,車水馬龍。

1925年,孫中山在京臥病,施今墨應邀參加會診,提出中肯建議。1930年,出診西安,為楊虎城將軍診治,藥到病除,載譽而歸。1935年國民黨政府頒布中醫條例,規定了考核辦法及立案手續。北京第一次考核時,當局挑選醫術精湛、民眾信譽好的醫生負責,施今墨和肖龍友、孔伯華、汪逢春被舉為主考官,負責出試題及閱卷,嗣後即有「北京四大名醫」之說。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揚言要取消中醫。1929年余雲岫首先發難,提出取消中醫議案,南京國民政府擬正式決議。中醫生存,岌岌可危。消息傳出,舉國大嘩。施今墨奔走南北,團結同業,成立中醫工會,組織華北中醫請愿團,數次赴南京請愿,以求力挽狂瀾。當時國民黨少壯派汪精衛只相信西醫,又主持行政院工作,大有非取消中醫不可之勢。適值汪精衛的岳母患痢,遍請西醫,未見少效,行將不起。有人建議請施今墨診治,汪精衛無奈,同意試試。施今墨憑脈,每言必中,使汪精衛的岳母心服口服,頻頻點頭稱是。處方時施今墨說:「安心服藥,一診可愈,不必複診」。病危至此,一診可愈?眾人皆疑。據此處方僅服數劑,果如施今墨所言。汪精衛這才相信中醫之神驗,題字送匾《美意延年》(庄子語),自此再不提取消中醫之辭了。後來在全國輿論壓力下,國民政府只得收回成命,批准成立中央國醫館,任命施今墨為副館長。中醫終於以妙手回春的療效,贏得了生存的權利。

為了振興中醫,施今墨開過醫院,辦過藥廠,但都失敗了。最終施今墨認識到:振興中醫在于人,要有高質量的中醫人才,必須辦學,使自己的學術思想最終為更多的中醫所掌握,中醫事業就會有長足的發展。1931年,施今墨籌辦了華北國醫學院。他熱愛祖國醫學,但不諱中醫之短,不嫉西醫之長,大力提倡革新中醫。他明確指出:「吾以為中醫之改進方法,舍借用西醫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證,實無別途」。他把這一思想也貫徹到辦學方針之中。在華北國醫學院的課程設置上,以中醫理論為主,設立《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難經》、《溫病條辨》等課程;以西醫理論為輔,設立了生理、病理、解剖、藥理等課程。施今墨注重實踐,在帶學生實習時,吸收了西醫的檢查和化驗手段。還經常和西醫專家姜泗長等人共磋醫療方法,不斷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新途徑。他善采百家之長,總結經驗,不斷充實自己。他聽說上海名醫丁甘仁的醫學造詣很深,曾喬裝病人,多次前往求醫,仔細觀察丁診病過程,很得啟發,認為丁甘仁的理、法、方、藥運用規範,臨床醫案經過整理後頗有參考價值。為利于學生學習,他在華北國醫學院以丁甘仁醫案為教材,親自講授。

施今墨在臨床上,不分中醫、西醫,不分經方、時方,只要利于治病,均隨手拈來。他曾對學生說:「全面精查、苦心探索、靈活運用、謹密掌握,選方准病,選藥准方,不可執一方以論病,不可執一藥以論方,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專而致誤,其有厭學圖便者,只敦用少數之成方、單方以統治萬病,非吾之徒也」。在他的影響下,學生對經方、時方無門戶之見,能靈活運用,臨床上都有較好的療效。華北國醫學院學生的畢業論文也具有較高水平,獲得中醫界讚許。在施今墨辦學的十几年中,共辦16期,畢業學生600餘人,現分佈在全國,都是中醫的骨幹。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