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 |
秦之濟 字:伯未 號:謙齋 |
年代
| 民國 1901~1970 |
秦伯未(1901∼1970),中醫學家。畢生致力于中醫教育和臨床實踐。業醫50餘年,著述頗豐。其著作涉及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多方面,尤其對《內經》進行了深入研究。臨床方面,對溫熱病、肝病、血液病、心臟疾患、潰瘍病等的治療,頗多見解。為當代中醫學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秦伯未,名之濟,號謙齋。1901年出生於上海市陳行鎮。出身於中醫世家,祖父笛橋、伯父錫田、父親錫祺,均通儒精醫。由於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他自幼即酷愛文典醫籍,凡經史子集、諸家醫典、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涉。為日後研讀醫理並在中醫學術上取得成就築下堅實基礎。 業醫50載 效驗頗豐 醫德高尚 堪稱當代中醫臨床家在50餘年的臨床實踐中,秦伯未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以其精湛的醫術,使無數患者擺脫了疾病的痛苦,為醫界同仁及廣大患者所稱道,如臨床上常見的濕溫發熱證,他認為其合理治法,應在清化的基礎上佐以宣透,而宣透藥中又以豆卷為佳。它能透發中焦陳腐之氣從表外泄,而不同于宣肺發汗。同時也常提醒醫者:應注意欲速不達,可觀察濕與熱孰輕孰重,適當加減,穩步前進。所以他在臨床上遇到濕溫發熱證等,每每都要加入豆卷一藥。再如,他自製的用於治療白 的「氤氳湯」,就是以豆卷為君藥。他在臨床上治療木鬱證候時,又詳辨土壅木鬱與木不疏土,而在用藥方面各有不同。針對前者,他常用蘇葉代之于柴胡,取其既能舒肝鬱,又能和脾胃,脾胃健運則肝氣自暢,而不需如後者用柴胡疏肝理氣,直接治肝,在臨床上屢見效驗。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