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輔周,原名啟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梓潼縣長溪鄉一個世醫之家。祖父蒲國楨,父親蒲仲思,都是精通醫道、名聞鄉里的醫生。蒲輔周在家居長,下有弟妹 6人。全家靠父輩行醫為生,家境甚清貧。蒲輔周7歲開始上私塾,11歲後在上小學同時,還由其祖父講授醫書。15歲起,在祖父潛心教授下,他掌握了不少醫藥知識。於是,白天隨祖父臨床侍診,入晚苦讀到深夜。他以《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基本研讀之書,以《外台祕要》、《千金方》及曆代諸家之書為參考之學。經3年的苦讀與侍診,蒲輔周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18歲便懸壺於鄉里。他牢記前人“醫乃仁術”之教誨,將名字改為輔周,取輔助貧弱、周濟病人之意。
1917年,蒲輔周至成都開業,數年後返回梓潼行醫。1927年被選為四川梓潼縣商會評議員。1933年被選為四川梓潼縣第一區區長,數月後因病辭職。在此期間,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1931年倡議成立了梓潼縣“同濟施醫藥社”。此慈善機構,解決了不少貧苦百姓無錢請醫買藥的困難。還創辦了平民教養廠、“施棺會”、西河義渡等多項慈善事業,活人濟世,受到當地勞苦大眾的歡迎。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