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醫家關幼波
朝代民國 公元1913~
【描述】

關幼波,原名關霦。1913年出生於北京市。父親關月波是當時的著名中醫。關幼波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入私塾攻讀四書五經。16歲起逐漸接触中醫理論,自學中醫經典。24歲開始,正式從父臨床學習。至1943年,他30歲時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考試,取得了行醫執照。1944年正式操岐黃之術,開始了治病救人的中醫生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1年,關幼波組織部分中醫師成立安定門聯合診所,並擔任所長。1952年至1953年,他先後參加了傳染病預防學習班和北京中醫學校進修班,學習西醫知識,為他以後運用中西醫兩種醫學理論研究各種疾病創造了條件。19 53年,他參加了北京市第一中醫門診部工作。1956年,被調到北京中醫醫院,曾任中醫師、內科副主任、內科主任、副院長等職。在此期間,他潛心研究肝病及各種疑難雜症,積累了大量的典型病例,結合個人30多年的臨床經驗和體會,於1979年編著發表了《關幼波臨床經驗選》。1978年,他與中醫醫院電子電腦室的科研人員合作,把自己的治療肝病的經驗編制成“關幼波肝病診療程序”,這項工作在中醫學的曆史上是一個創舉。

1982年,關幼波被北京第二醫學院聘請為教授。1991年,被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葯學院聘請為教授。他多次為全國各地西醫學習中醫班、中醫研究生班等授課,無保留地傳授個人的臨床經驗。

關幼波為中醫事業兢兢業業地工作已近50年。他的工作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受到了群眾的擁戴。他曾先後被推選為第一至六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常委。現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醫葯顧問、北京市科協常委、北京市中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中醫葯學會常委。

繼承家傳,注重醫德

關幼波從16歲起便經常與哥哥一起隨父學醫,他們除學習中醫理論外,時常在父親左右侍診,幫助抄方。父親關月波擅長內、婦、兒及針灸等科,對時令病及婦女病更是擅長,深受群眾的敬重。其父一再告誡兄弟倆:醫不在“名”而在“明”,醫者理也,認清醫理才能治好病。學習經典時要明其理,知其要,結合實際,靈活運用。不能泥古不化。還教育他們:治病救人要重義輕財,不能“為富不仁”。其父是嚴父又是嚴師,不准他們在中醫業務上有一點懈怠。一次,他的哥哥在抄方時將“橘紅”誤寫為“菊紅”,他的父親便勃然大怒,當著病人狠狠地打了他哥哥一記耳光,從此不准其再學醫。

關幼波隨父習診多年,但父親從不讓他獨診,而要求他進行扎實的基本功訓練。父親臨終前,抱病抽查了他的3個脈案,確認自己後繼有人了,滿意地對他說:“你可以治病救人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民不聊生,瘟疫不斷。應接不暇的門診、出診使關幼波得到了鍛煉。在廣泛的實踐中,他把從父輩傳授的和從醫書上獲得的知識不斷加以錘煉、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功夫。例如:他出診時,進門一聞,便可鑒別出病人是患了麻疹還是猩紅熱。這種敏感的“聞診”是在大量的醫療實踐中鍛煉出來的。

關幼波不僅繼承了父輩的醫術,還發揚了父輩的醫德。他一生也是以“品端術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一天深夜,有位洋車夫請他出診。診完病後,洋車夫拿出一塊銀元酬謝。關幼波早已注意到他家日曆上的一張當票正好是一元,他推回洋車夫的雙手說:“快拿去給孩子買葯吧!若不夠,讓葯鋪掌柜的先記在我的名下”。洋車夫感動地落下了熱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關幼波響應政府“為人民服務”的號召,曾長期為患者免費看病,有的還免費送葯,從而受到了群眾的擁戴。

博採眾長,醫術求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關幼波曾同時在幾個葯房座堂行醫。前門大街的“永安堂”、“體乾堂”,三里河大街的“同和堂”、“保德堂”都留下過他的身影。他曾與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同一葯房坐堂。關幼波每天都提前來到葯堂,細心分析施今墨的脈案,還親自詢問病人服葯後的變化,凡效果好的經驗都欣然學習。日久天長,象孔伯華、肖龍友、汪逢春等名家的經驗,都被他“偷”來運用於臨床。他廣交同道,互相切磋,深探醫理。前門地區名醫康乃安、趙瑞麟、賀惠吾等都是他的摯友。康乃安在臨終前,把自己的祖傳祕方“鵝口散”傳給他,經他推廣使用,對口腔潰瘍、白塞氏症都有良好的效果。

在北京第一中醫門診部工作期間,他與中醫婦科專家劉奉五對桌應診。他打破“門戶之見”的舊習,主動與劉奉五探討醫術,並互相交換病例,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調入北京中醫醫院工作後,他有幸與更多的名家接触,象皮外科專家趙炳南,內科專家許公岩、宗維新,腫瘤病專家秦厚生,腎病專家姚正平等人。關幼波與他們建立了友情,並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寶貴的醫療經驗。

關幼波還常被請去參加疑難重症的會診,他把會診作為自己向能者學習的好機會。許多西醫都願意同他合作,他也從處理疑難病例中汲取了不少現代醫學知識。

關幼波的醫療實踐,不僅反映了家傳的醫技,同時也反映了一個曆史時期內,一批中醫名家的醫療經驗與特長。

苦心探索,大膽創新

對於黃疸病的辨治,關幼波提出了“治黃必治血,血行黃易卻;治黃需解毒,毒解黃易除;治黃要治痰,痰化黃易散”的獨特見解。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