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公元550∼630年,南朝梁大寶元年∼唐貞觀四年),是我國對於病源探討和證候描述的代表作──《諸病源候論》的作者。 巢元方在隋大業(605∼617)年間為太醫博士。奉詔撰《諸病源候論》,全書專論病源、證候、不載方藥。它總結了魏晉以來的醫療經驗,內容豐富,對於疾病的觀察和認識方面的記載較早較詳。它將諸病之源與九候之要,進行了細緻的論述,對內、外、婦產、小兒、五官等各種疾病的病源和證狀,都有詳細的敘述。另外,還包括診斷、養生及導引等。是我國醫學遺產中寶貴的文獻。 巢氏通過他的著作《諸病源候論》,為後人留下了他在醫學方面的豐富經驗。他對很多疾病病源的認識,很早就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且頗具真實性,不少疾病的臨床診斷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關於疥虫的發現,巢氏說:「濕疥者,小瘡皮薄,搔破後常有汁流出,而且都有虫,人們往往可以用針頭挑得,形狀好像水里的蝸牛。」指出了疥瘡的病源是疥虫,這一認識,是建筑在他深入細微的實地觀察基礎上的,是科學的,較之以前認為是「濕邪」為患,大大前進了一步。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