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醫家王懷隱
朝代
著作太平聖惠方
【描述】

王懷隱(約925~997年)宋州睢陽(今河南商丘南)人。初為道士,居住在京城開封建隆觀,善醫治。太平興國初奉詔還俗,任命為尚藥奉御,升至翰林醫官使,後一直在京供職,直至去世。宋太宗即位後,命王懷隱等4人將收藏名方千餘首,校勘編類,每部以隋代太醫令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有關論述冠其首,而方藥次之,于淳化三年(992年)成書100卷,太宗御制序文,題名為《太平聖惠方》,凡1670門,錄方16834首。

王懷隱等人「搜隱微,求妙刪繁,探賾要,詮括簡編」,撰成《太平聖惠方》一書,書中強調醫生治療疾病必須辨明陰陽、虛實、寒熱、表裡,務使方隨證設,藥隨方施,并論述了病因病機、證候與方劑藥物的關係。王氏等採用按臟腑和各科病證分類的體例,先論後方,在每門之下先引《諸病源候論》的理論為總論,然後彙集方藥,體現了理、法、方、藥較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王氏等重視臟腑疾病,把「臟腑疾病」置於所載各種疾病之首,對臟腑的生理病理、虛實寒熱、主證諸方,均作了論述,計有13種肝膽病方,14種心與小腸疾患,18種脾與胃疾患,14種肺與大腸疾患,16種腎與膀胱疾患。根據每一類型中所出現的不同症狀,施以不同的治法,有綱有目,條分縷晰。對五臟用藥,王氏并加以明確歸類,其中肝臟用藥有蕤仁等28種,心臟用藥有麥門冬等23種,脾臟用藥有黃芪等25種,肺臟用藥有款冬花等26種,腎臟用藥有肉蓯蓉等21種,這種歸類方法,對後世醫家有很大影響。王氏等還總結出95種病的通用藥,并選用了一些前代罕用或不用的藥物。王氏于經絡、腧穴以及刺灸、治法等方面成就也很高,他們還非常重視醫德和醫術的修養,指出:是以學者必須傍探典笈,邈審妍媸,服勤以求,探賾無厭,其對醫術修養之要求,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王氏等編著的《太平聖惠方》,總結了唐宗之際各種方書的有關內容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經驗,既是各家驗方的彙編,又是一部綜合性的醫學巨著,其內容豐富,理論觀點也比較統一,對文獻研究和中醫臨床實踐均有重要價值。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