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約925∼997年)宋州睢陽(今河南商丘南)人。初為道士,居住在京城開封建隆觀,善醫治。太平興國初奉詔還俗,任命為尚藥奉御,升至翰林醫官使,後一直在京供職,直至去世。宋太宗即位後,命王懷隱等4人將收藏名方千餘首,校勘編類,每部以隋代太醫令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有關論述冠其首,而方藥次之,于淳化三年(992年)成書100卷,太宗御制序文,題名為《太平聖惠方》,凡1670門,錄方16834首。 王懷隱等人「搜隱微,求妙刪繁,探賾要,詮括簡編」,撰成《太平聖惠方》一書,書中強調醫生治療疾病必須辨明陰陽、虛實、寒熱、表裡,務使方隨證設,藥隨方施,并論述了病因病機、證候與方劑藥物的關係。王氏等採用按臟腑和各科病證分類的體例,先論後方,在每門之下先引《諸病源候論》的理論為總論,然後彙集方藥,體現了理、法、方、藥較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