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 |
張介賓 字:會卿 號:景岳 |
年代
| 明 1563~1640 |
又號通一子。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原籍四川綿竹,其先於明初軍功世授紹興衛指揮,遷浙江會稽。父張壽峰為定西侯客,14歲隨父進京,學醫於京畿名醫金英(夢石),得其傳,青年時期未以醫為業,從軍,因無成就,返京師,專心於醫術。張氏醫名噪京師。「時人比之仲景、東垣」。張氏早年崇丹溪陽有餘陰不足之說,中年後,以《內經》「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為據,並受張元素影響,轉而抨擊丹溪,「醫法東坦、立齋」。受王冰影響,並發揮說命門之火為元氣,腎中之水為元精。無陰精之形,不足以載元氣,提出陽非有餘,真陰亦常不足之說,成為溫補派主要人物之一。 張氏著有:《類經》32卷,《類經圖翼》11卷,《附翼》4卷,《景岳全書》64卷,另有《質疑錄》1卷,有人疑為偽托。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