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面神經炎
別名面癱
【概述】

指面神經管內段(莖乳突孔內)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

【病因學】

多因局部吹風受涼後局部神經營養血管痙攣、腫脹受壓造成面神經缺血引起周圍性面癱。

【臨床表現】

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來時,發現一側面部板滯、麻木、癱瘓,不能作蹙額、皺眉、露齒、鼓頰等動作。口角向健側歪斜、露晴流淚、額紋消失、患側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少數病人初起時有耳後、耳下及面部疼痛。嚴重者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

【輔助檢查】

  1. 內聽道X線片正常。
  2. 電生理檢查、面神經MCV減慢,面肌EMG動作電位波幅降低或消失。

【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青壯年多發,部分病人發病前數日有同側耳後、耳內、乳突區痛疼。病史詢問應注意發病前有無面部受涼受風吹等誘因,多數病人於晨起洗漱時突然發現面頰動作不靈或歪斜、表情不自如、前額紋消失、眼裂開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等。

二、查體發現:

  1. 周圍性面癱,病側不能作皺眉、閉目、示齒、鼓腮等動作。
  2. 莖乳突孔以上面神經受損影響到鼓索支時尚有舌前2/3味覺障礙。
  3. 蹬骨肌分支受累可發生聽覺過敏。
  4. 膝狀神經節受累,外耳道出現疱疹,稱(Hunt氏綜合徵)。

【治療措施】

  1. 改善微循環,減輕局部水腫,營養神經。706代血漿500ml+胞二磷膽鹼500mgV D1次/d7~10天為一療程,強的松30~40mg1次/d口服,一週後漸減量,維生素B1 30mg2次/d口服,維生素B12 100~500ug肌注 1次/d。
  2. 理療:急性期莖乳孔附近部位給以熱敷、紅外線照射、超短波治療。
  3. 保護暴露角膜,防止結合膜炎發生,塗眼膏、戴眼罩。局部保溫、按摩均有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水腫。
  4. 針灸治療:以手足陽明經為主,手足少陽、太陽經為輔,採取局部取穴與循經遠取相結合的方法。近取諸穴酌予淺刺、平刺透穴或斜刺。處方:風池、陽白、攢竹、四白、地倉、合俗、太衝。鼻唇溝平坦加迎香;人中溝歪斜加人中;顏唇溝歪斜加承漿;乳突部疼痛加翳風。
  5. 中藥:牽正散(殭蠶3g、全蠍3g、白附子3g)共研未,每日服3g。
  6. 針灸:急性期過後,如不恢復可配合針灸治療(取穴頰車、地倉、耳門、牽正等穴)。

【鑑別】

應與引起急性周圍性面癱的其他疾病相鑒別,如腮腺炎或腮腺部腫瘤、橋小腦角腫瘤等。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