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證型風痰
別名風痰上擾、風痰內閉、風痰阻絡、風痰鬱結
【概念】

風痰證有二:一為肝風夾痰,上擾清竅或風痰竄絡,經脈失養導致痰盛動風的一系列表現。屬內傷範疇,多因脾虛生痰,肝陽化風,痰隨風動所致。二為風痰入絡,口眼喎斜,為外感風邪,風痰互結所致。臨床上也有把表證咳逆痰喘稱為風痰者,但不在本證討論範圍。

主要臨床表現為:喉中痰鳴,惡心嘔吐,吐出痰涎清白多泡沫,胸脇滿悶,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甚至突然跌倒,神志昏迷,舌強不語,抽搐痙厥,或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苔厚膩,脈弦滑。

本證常見於「眩暈」、「中風」、「癇」等疾病中。

本證在臨床上應與「熱痰證」、「血瘀證」鑒別。

【鑑別處理】

本證辨析凡風痰證都有痰盛而動風的表現,但出現在不同的疾病中有不同的特點。

  1. 眩暈病的風痰證以頭暈如旋,目眩耳鳴,嘔吐痰涎為特徵,多由風痰上擾,肝木乘胃,胃氣上逆所致,力選半夏白朮天麻湯(《醫學心悟》)化裁。中風病的風痰證又有風痰阻絡與風痰閉竅之不同:其風痰阻絡證,多由外風引動內風,風痰流竄經絡,氣血鬱滯所致,主要表現為口眼喎斜,肢體麻木,甚至半身不遂,治當社風化痰,疏通經絡,方選牽正散(《楊氏家藏方》)或大秦艽湯(《醫學發明》)化裁;
  2. 風痰閉竅證,多由陽亢化風,風痰上壅,蒙蔽清竅所致,主要表現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舌強不語,喉中痰鳴,口角流涎等症,治當豁痰開竅,方選滌痰湯(《奇效良方》)加減。
  3. 風痰阻絡證即中風之風中經絡,無神志障礙;病情一般較輕;風痰閉竅證即一般所謂中風之風中臟腑,出現神志昏迷,語言謇澀,病情一般較為嚴重。癇病的風痰證是由於風痰上擾,心神被蒙所致,是一種發作性的疾病,發作時主要表現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兩目上視,肢體抽搐,口中發豬羊叫聲,移時蘇醒,且經常發作,無後遺症,治當滌痰熄風,開竅定癇,方選定癇丸(《醫學心悟》)加減。

風痰證多見於肝腎陰虧,肝陽上亢及肥胖痰盛之人。肝陽化風,痰隨風動,最易引起此證。情u荍簃{或性情暴躁者,易致肝氣鬱結,氣鬱化火,肝陽暴張,陽亢而風動,故痰隨風動,出現風痰證。本證病機演變過程中,常夾脾虛濕痰證與肝腎陰虛證。“脾為生痰之源」,飲食失調,勞倦內傷,損及脾胃,脾氣不足,水穀不化,聚濕生痰,則形成脾虛濕痰證。脾虛濕痰證往往是風痰證之痰的來源,故風痰證常兼脾虛濕痰證。它的主要表現為納呆惡心,嘔吐痰濁,食後腹脹,大便溏薄,倦怠乏力,面色萎黃無澤等症。七情或房勞所傷,耗損精血,肝腎陰虛,陰不斂陽,陽亢化風,痰隨風動,所以肝腎陰虧,陽亢化風是痰證動風的基礎。此外,肝陽亢盛,陽熱煎耗津液,又成為風痰症之痰的來源,所以風痰證常兼見肝腎陰虛證。肝腎陰虛證的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午後顴紅,口燥咽乾等。

【類證鑑別】

  1. 熱痰證與風痰證:熱痰證與風痰證均可出現神志異常及痰涎壅盛的臨床表現。熱痰證由邪熱煎熬津液而生痰,或痰鬱生熱,熱與痰相搏結而成熱痰。熱痰侵犯心神,上擾清竅,則出現煩熱,失眠,或時多喜笑,或發狂妄等神志狂亂的表現;風痰證由肝陽素旺,克犯脾土,脾運失健,痰濁內生,或勞倦內傷,脾失健運,聚濕生痰,肝風夾痰橫竄經絡,蒙蔽清竅所致。所以出現突然仆倒,神志昏迷,舌強不語等神志障礙。熱痰證與風痰證在神志方面的鑒別要點是:熱痰證表現為神志狂亂,鳳痰證表現為神志昏迷,且有動風見症。在痰的性狀方面:熱痰證之痰黃稠,或痰白而膠結成塊,而風痰證之痰涎清稀多泡沬。在舌脈方面:熱痰證與風痰證都表現為苔膩,脈滑,但熱痰證兼有熱象,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而風痰證兼有肝風,故脈弦滑。
  2. 血瘀證與風痰證:血瘀證由瘀血阻絡,脈絡失養所致,可出現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風痰證由風痰阻絡,脈絡失養所致,亦可出現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故二者臨床表現有相似之處。二者的鑒別主要在於伴隨症狀;血瘀證有唇甲青紫,舌質暗紫有瘀斑,脈細澀等表現,而風痰證有痰涎較多,舌苔膩,脈滑等表現,故二者不難鑒別。

【文獻別錄】

  1. 《醫宗必讀‧痰飲》:「在肝經者,名曰風痰,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秘澀,時有躁怒,其痰青而多泡,水煮金花丸,防風丸,川芎丸。」
  2. 《醫學入門‧痰類》:「風痰外感賊邪,或腎枯木動,或內風鬱熱,色青而光,風虛三生飲、古龍虎丹,風熱小省風湯、搜風化痰丸、回神丹、竹瀝膏。」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