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楊麥青等醫案
【內容】

齊某,男,42歲,患者于1983年11月19日確診為流行性出血熱(發熱期,中型)入院。症見惡寒發熱,微汗出,頭痛,目眶痛,腰痛,肢節煩痛,噁心,嘔吐,口苦咽乾,喜涼飲,小便自利。有「三紅」現象,皮膚見瘀點,少腹痛,舌紅苔黃,脈浮滑。但因當時只注意其出血滲血傾向,未注意其尚有惡寒、頭痛,遂投桃核承氣湯1劑。
桃仁 桂枝各20g 大黃30g 芒硝10g 炙甘草15g
服藥後,血壓遂即下降(74/60mmHg),體溫上升(39.0℃),心率加快,(136次/分),神情煩躁,一般狀態惡化,但四肢尚溫,舌淡紅。此為表邪未解,下之太早,引邪熱入裡,導致「少陰熱化」,急投四逆散二劑,方用:
枳實15g 甘草 白芍各30g 柴胡25g
服後,症狀迅速緩解。可見太陽「蓄血」證,當先解表,表證未罷,慎不可攻之,攻之則變症蜂起。這是一條重要教訓,證實了《傷寒論》經典著作的科學性。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