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關幼波醫案
【內容】

韓某,男,33歲,1964年9月24日初診。1963年8月開始食慾不振,厭油膩,疲乏無力,同時發現尿黃,眼目發黃。檢查肝功能,除黃疸指數13單位外,其他各項均屬正常。曾診為毛細膽管性肝炎。近一年來,每隔半月或二十多天,出現眼目發黃和小便發黃,反覆不愈。

現症:食慾不振,厭油,乏力,右脅時痛,腹脹,便溏,小便黃。舌苔薄白,脈弦細滑。
辨證:濕熱未清,脾陽不振。處方:
茵陳15g 豬苓9g 白朮9g 澤瀉9g 乾薑3g 桂枝5g 熟附片6g 澤蘭12g 車前子12g
二診:服上方藥4劑後,口苦咽乾,小便深黃,舌質紅,復查黃疸指數14單位。進一步詳細辨證,證象濕熱未清,瘀阻中焦,脾失健運,久病以致氣虛血滯。遂改變前法,擬以清熱祛濕,芳化活血,佐以益氣養血。處方:
茵陳60g 生 15g 焦白朮10g 砂仁6g 杏仁10g 橘紅10g 藿香15g 酒芩10g 蒲公英15g 香附10g 澤蘭15g 杭白芍30g 當歸14g 通草3g 車前子12g

三診:上方藥服數10劑後,體力好轉,食慾增加,腹脹消失,小便已清,大便調。復查黃疸指數降為5單位。以後重用生,進一步調理,臨床痊癒,經隨訪未再復發。

按,本例黃疸反覆不退,似為陰黃。但也有濕熱殘留之象,如小便黃,脈細滑等,所以雖取清熱利濕為主,但佐以姜、桂、附等大熱溫陽之劑,茵陳僅用15g,相對量少力薄,不但未效,反而助熱傷正,故見口苦咽乾,小便深黃,舌質轉紅,黃疸指數亦上升,濕熱益熾。遂去辛熱之品,改用蒲公英、酒芩、澤蘭、通草、車前,並加大茵陳用量,清熱解毒活血利濕,且以清利濕熱為主。按陰黃論治的基本要點是:應以陰寒濕邪為主證,無明顯熱象,或見形寒肢冷、小便清長、脈沉細,舌質淡者,應當慎用桂附等大熱之劑,特別應注意在虛實挾雜、寒熱交錯、正虛邪實的階段,立法用藥更要慎重。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