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
溫腎陽,利水氣。
【主治】
-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痢,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方義】
本方為治腎陽衰微,脾失健運之常用方。方中附子溫腎助陽、化氣利水;白朮燥濕行水;茯苓淡滲利水,朮、苓同用又有健脾之功;生薑溫散水氣,芍藥養血和陰,以防水氣消而生燥熱。
【辨證要點】
- 肢重浮腫。
- 小便不利。
- 頭眩心悸。
- 苔白舌胖。
- 脈沉遲。
【加減】
- 咳嗽:加五味子。
- 寒盛:加細辛、乾薑。
- 水腫甚:加澤瀉、茯苓。或合五苓散。
- 伴瘀血:加丹參、赤芍、紅花。
- 風濕性關節炎:加桂枝、黨參。
- 四肢疼痛:加細辛、麻黃。
- 眩暈嘔吐:合半夏天麻白朮湯。
【注意禁忌】
若水腫屬實證而兼氣滯者,不宜使用本方。
【現代應用】
本方強心,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利尿,保護胃粘膜,促進消化,利膽。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腸結核、梅尼爾氏綜合症、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不孕症、卵巢囊腫、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肋膜炎、高血壓、心臟瓣膜症、慢性腸炎、消化不良、萎縮腎、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