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功效】
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主治】
虛寒陰疽證。患處漫腫、皮色不變,酸痛無熱、舌淡苔白、脈沈細或沈遲。
【方義】
陰疽一症,多陰平素陽虛,陰寒之邪乘虛侵襲,阻于筋骨血脈之中,致血虛寒凝痰滯而成。治宜溫陽補血,兼以散寒通滯。方中重用熟地大補陰血是為主藥;鹿角膠養血助陽,協熟地生精補血以壯骨,并配合肉桂、炮薑溫陽散寒而通血脈,均為輔藥;麻黃、白芥子協助薑、桂以散寒凝而化痰滯為佐藥;且熟地、鹿角膠性皆滋膩,得薑、桂、麻、芥之宣通,則補而不滯,有相輔相成之效;甘草解毒協和諸藥為使藥。以上諸藥合用,具有養血溫陽,宣通血脈,散寒祛痰等作用,成為外科陰疽症的主要方劑。本方取名「陽和」,是形容其作用有如日光一照,寒凝頓解之意。
【辨證要點】
- 陰疽局部漫腫。
- 色蒼酸痛。
- 全身虛寒證象者。
【加減】
- 兼氣虛:加黨參、黃耆。
- 陽虛較甚:加炮附子。
【注意禁忌】
瘡瘍紅腫熱痛屬陽證者,或陰虛有熱,或陰疽已潰,均不宜使用本方。
【現代應用】
本方增強血液循環,促進代謝廢物的排泄,促進對病理產物的重吸收與排泄。用於陰疽證、骨結核、諸陰寒腫硬之無名腫毒、壞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