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草部 » 白朮
【內容】

(補脾、燥濕)

苦燥濕(1),甘補脾,溫和中。在血補血,在氣補氣(2),無汗能發,有汗能止(3)。燥濕則能利小便,生津液(4),止泄瀉(5),消痰水腫滿,黃疸濕痹。補脾則能進飲食,祛勞倦(6),止肌熱(7),化癥癖(8)。和中則能已嘔吐,定痛安胎(9)

血燥無濕者禁用。能生膿作痛,瘍潰忌之(10)

肥白者出浙地,名「雲頭朮」,燥白出宣歙名「狗頭朮」,差勝於浙。用糯米泔浸(11),陳壁土炒(12),或蜜水炒,人乳拌用(13)

【註】

  1. 經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2. 同血藥則補血,同氣藥則補氣。
  3. 濕從汗出,濕去汗止。止汗同耆、芍之類,發汗加辛散之味。
  4. 既燥濕而又生津何也,汪機曰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用白朮,以除其濕,則氣得周流,津液而生矣。
  5. 凡水瀉,濕也。腹滿腸鳴而瀉,火也。水火激相則腸鳴。痛甚而瀉,瀉而痛減者,食也。完穀不化,氣虛也。在寒傷下利,則為邪熱不殺穀也。久瀉,名脾泄,腎虛而命火衰,不能生土也。有積痰壅滯,肝氣不能下,大腸虛而作瀉者,宜豁痰。有傷風瀉泄者,宜散風。如脾虛溼瀉者,宜白朮。凡治瀉,丸、散優於湯劑。
  6. 脾主四肢,虛則倦怠。
  7. 脾主肌肉。
  8. 同枳實則消痞,一消一補名枳朮丸,荷葉燒飯為丸。脾運則積化也。
  9. 同黃芩則安胎,黃芩除胃熱,白朮補脾,亦除胃熱,利腰臍間血。蓋胎氣繫於脾,脾虛則蒂無所附,故易落。利腰臍血者,濕除,則血氣流行也。
  10. 補氣故也。凡脹滿者忌用。白朮閉氣,然亦有塞因塞用者。
  11. 借穀氣以和脾。
  12. 藉土氣以助脾。
  13. 潤以制其燥。千金方云有人病牙齒長出口,艱於飲食者,名髓溢。單用白欲朮妙。於朮,出浙江於潛,因以名之。今出仙居及江西,功倍白朮價貴。天生朮至少,價非常貴昂。

上一節 玄參
蒼朮 下一節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