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溫裡去寒 » 小茴香 (《新修本草》)
【內容】

小茴香為繖形科植物茴香的乾燥成熟果實。均係栽培。主產於山西、甘肅、遼寧、內蒙古等地。原植物喜濕潤涼爽氣候,耐鹽,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地勢平坦、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輕鹼性黑土最宜生長。味辛,性溫。歸腎、膀胱、胃經。功效溫腎散寒、和胃理氣。臨床用名有茴香、鹽炙茴香。

【本草匯言】

《日華子本草》:得酒良。治乾濕腳氣,并腎勞,頹疝氣,開胃下食,治膀胱痛,陰疼。入藥炒。

《本草衍義》:治膀胱冷氣及腫痛。亦調和胃氣。

《藥類法象》: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炒黃,搗細用。

主諸瘻霍亂,治腳氣,補命門不足,并腎勞疝氣,止膀胱及陰痛,開胃中食,助陽道,理小腸氣。

《湯液本草》:氣平,味辛,無毒。

入手足少陰經、太陽經藥。

《象》云: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炒黃色,碎用。

《本草》云:主諸瘻霍亂及蛇傷。又能治腎勞,頹疝氣,開胃下食。又治膀胱陰痛,腳氣,少腹痛不可忍。

《液》云:茴香,本治膀胱藥,以其先丙,故云小腸也,能潤丙燥。以其先戊,故從丙至壬。又手、足少陰二藥,以開上下經之通道,所以壬與丙交也。

《本草衍義補遺》:氣平味辛,手足少陰太陽經藥也。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本草》云:主腎勞,頹疝。《液》云:本治膀胱藥,以其先丙,故云小腸也,能潤丙燥。以其先戊,故云小腸也,能潤丙燥。以其先戊,故從丙至壬。又手少陰二藥以開上下經之通道。所以壬與丙交也。

《本草發揮》:潔古云:茴香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

《本草綱目》:小茴香性平,理氣開胃,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熱,多食傷目,發瘡,食料不宜過用。

古方有去鈴丸:茴香二兩,連皮生薑四兩,同入坩器內淹一伏時,慢火炒之,入鹽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酒下。此方本治脾胃虛弱病,茴香得鹽則引入腎經,發出邪氣,腎不受邪,病自不生也。亦治小腸疝氣有效。

《本草經疏》:茴香得土金之沖氣,而兼稟乎天之陽,故其味辛平,亦應兼甘無毒。辛香發散,甘平和胃,入足太陰、陽明、太陽、少陰經,故主霍亂。香氣先入脾,脾主肌肉,故主諸瘻,脾主四肢,故主腳氣。通腎氣,膀胱為腎之腑,故主膀胱腎間冷氣,及治疝氣。胃和則熱解,熱解則口臭自除。

簡誤:茴香辛溫,胃腎多火,陽道數舉,得熱則嘔者,勿服。

《藥性解》:味辛甘,性溫,無毒,入心、脾、膀胱三經。主一切臭氣、腎臟虛寒、癩疝腫痛及蛇咬傷,調中止嘔,下氣寬胸。又有一種小茴,氣味稍薄,然治膀胱冷痛疝氣尤奇。

按:茴香氣厚,為陽中之陽,故入少陰、太陰、太陽,以理虛寒諸症。雖辛溫快脾,亦能耗氣。今內相都入煎油膩之物,與火無異,久則致疾,深宜戒之。

《藥鑒》:氣溫,味甘辛,無毒。治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溫劑,為諸痿霍亂之捷方,補命門不足之要藥也。男子疝氣,婦人帶白者,用之俱驗。大都甘能補正,辛能散邪,有補以為之先,有散以為之後,此疝氣帶白之症,所以去也。

《景岳全書》:氣味略輕,治亦同前。但大茴性更暖,而此則稍溫耳。

《本草備要》:辛平,理氣開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得鹽則入腎,發腎邪,故治陰疝。受病於肝,見證於炥腎。大小茴各一兩為末,豬胞一個,連尿入藥,酒煮爛,為丸服。

《本經逢原》:舶上茴香,性熱味厚,性入肝經,散一切寒結,故黑錫丹用之。若陰虛肝火從左上衝頭面者,用之最捷。蓋茴香與肉桂、吳茱萸,皆厥陰之藥,萸則走腸胃,桂則走肝臟,茴則走經絡也。得鹽引入腎經,發出邪氣,故治疝氣有效。但耗血發熱,目病瘡瘍忌之。

《本草求真》:﹝批﹞功遜大茴。

小茴專入肝、胃,又入腎、膀胱、小腸。形如粟米,辛香氣溫,與寧夏大茴功同。入肝燥腎溫胃,但其性力稍緩,不似大茴性熱,仍看症候緩急,分別用之耳。時珍曰:小茴性平,理氣開胃,夏月祛蠅辟臭,食料宜之。大茴性熱,多食傷目發瘡,食料不宜過用。

《得配本草》:辛,平。入足少陰經。運脾開胃,理氣消食。治霍亂嘔逆,腹冷氣脹,閃挫腰疼。

炒研用。

肺胃有熱及熱毒盛者禁用。

《本草分經》:辛,平。理氣開胃,得鹽則入腎,亦治寒疝。

【現代藥理研究】

  1. 小茴香對刺激性腹瀉有止瀉作用。
  2. 小茴香有雌激素作用,可增強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肌層、皮層及卵巢功能。
  3. 小茴香葉的熱水提取物可使血壓顯著降低而不影響心率和呼吸頻率。
  4. 小茴香的水溶性類黃酮有很好的抗突變作用和促進DNA修復的能力。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