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補益類 » 山茱萸 (《本經》)
【內容】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陝西、山西等地。原植物生於海拔400~1500米的林緣或林中。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以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長。味酸,性溫。歸肝、腎經。功效補益肝腎、收斂固澀。臨床用名有山茱萸、棗皮。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酸,平。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痺,去三蟲。

《名醫別錄》:微溫、無毒。主治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腦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麵包,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藏,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強力。

《藥性論》:使,味鹹,辛,大熱。治腦骨痛,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堅長陰莖,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主能發汗,止老人尿不節。

《日華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藏,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癥結治酒齄。

《開寶本草》:味酸,平、微溫,無毒。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腦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疱,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明目,強力,長年。

《湯液本草》:氣平微溫,味酸,無毒。

入足厥陰經、少陰經。

《本草》云:主溫中,逐寒濕痺,強陰益精,通九竅,止小便。入足少陰、厥陰。

《聖濟經》云: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如何澀劑以通九竅?

雷公云: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兩,緩火熬用,能壯元氣,秘精。核能滑精,故去之。

《珍》云:溫肝。

《本經》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也。觀八味丸用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藥性論》亦云:補腎添精。

《日華子》亦云:暖腰膝,助水臟也。

《本草發揮》:潔古云:味酸,陽中陰也。溫肝藏。

《本草經疏》:山茱萸感天地春生之氣,兼得木之酸味,神農氣平。《別錄》微溫。總言其得春氣之正耳。岐伯、甄權加辛。然嘗其味,必是酸多辛少。入足厥陰、足少陰經。陽中之陰,降也。其治心下邪氣寒熱,腸胃風邪寒熱,頭風風氣去來,鼻塞,麵包者,皆肝腎二經所主,二經虛熱,故見前證。肝為風木之位,經曰:諸風掉眩,屬肝木。此藥溫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斂虛熱,風邪散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頭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疱悉愈也。逐寒濕痺者,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總借其辛溫散結,行而能補也。至於三蟲。亦腸胃濕熱所生,濕去則蟲自除。能溫中則氣自下,汗自出矣。凡四時之令,春氣暖而生,秋氣涼而殺,萬物之性,喜溫而惡寒,人身精氣亦賴陽氣溫暖而後充足,況肝腎在下,居至陰之位,非得溫暖之氣則孤陰無以生。此藥正入二經,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陰強也。精益則五臟自安,九竅自利。又腎與膀胱為表裡,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於目,肝虛則邪熱客之而目黃。二經受寒邪則為疝瘕,二臟得補則諸證無不瘳矣。

簡誤:命門火熾,強陽不痿者忌之。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者,法當清利,此藥味酸主斂,不宜用。陰虛血熱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同加。

《本草蒙筌》:味酸、澀,氣平、微溫。無毒。惡桔梗防風防己。入肝腎二經。合散為丸,惟取皮肉。溫肝補腎,興陽道以長陰莖;益髓固精,暖腰膝而助水臟。女人可勻經候,老者能節小便。除一切風邪,卻諸般氣證。通九竊,去三蟲。輕身明目,其核勿用,滑精難收。

謨按:經云:滑則氣脫,山茱萸以澀,以收其滑。八味丸用之,無非取其益腎而固精也。《本經》謂:其九竅堪通。是又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矣!

《本草乘雅》:酸溫津潤,合從水藏之精液亦非自力所能致,必欲待人待時而與者。

茱諧朱,謂木胎火,含陽於內也;萸諧臾,謂冤曲從乙,木之性也。春半開花,夏半結實,色赤味酸,入肝之體,肝之心藥也。心下為寒熱所薄則火失暖熱性,茱萸溫中,對待治之。痺遂蟲去而身輕矣。客曰:肝主疏泄,隆閉者當用茱萸。別錄止小便利者,何也?頤曰:此肝用太過,茱萸補體,使體用均平耳。

《藥性解》:味甘酸,微溫,無毒,入肝、腎二經。主通邪氣,逐風痺,破徵結,通九竅,除鼻塞,療耳聾,殺三蟲,安五臟,壯元陽,固精髓,利小便。惡枯梗、防風、防己。

按:山茱萸大補精血,故入少陰厥陰。六味九用之,取其補腎而不傷於熱耳,若舍是而別求熱劑,以為淫慾助,猶棄賢良而搜佞幸也,愚乎哉。

《藥鑒》:氣平,微溫,味酸澀,無毒。入足厥陰少陰經藥也。溫膽補腎,而興陽道。固精暖腰,而助水臟。通丸竅,勻經候。仲景八味丸以此劑為君為者,蓋為滑則氣脫,澀則所以收之,故以此劑之澀,以收其滑。其曰止小便者,亦為其補腎添精,味酸能收也。

《景岳全書》:味酸澀,主收斂,氣平微溫,陰中陽也。入肝腎二臟。能固陰補精,暖腰膝,壯陰氣,澀帶濁,節小便,益髓興陽,調經收血。若脾氣大弱而畏酸者,姑暫止之,或和以甘草、煨薑亦可。

《本草備要》:補肝腎,澀精氣。

辛溫酸澀。補腎溫肝,入二經氣分。固精秘氣,強陰助陽,安五臟,通九竅,《聖濟》云:如何澀劑以通九竅?《經疏》云:精氣充則九竅通利。昂按:山茱通九竅,古今疑之,得《經疏》一言,而意旨害然。始嘆前人識見深遠,不易測識,多有如此類者,即《經疏》一語而擴充之,實可發醫人之慧悟也。暖腰膝,縮小便。治風寒濕痺,溫肝故能逐風。鼻塞目黃,肝虛邪客則目黃。耳鳴耳聾。腎虛則耳鳴耳聾,皆用精通竅之功。王好古曰: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仲景八味丸用之為君,其性味可知矣。昂按:《別錄》甄權,皆云能發汗,恐屬誤文,酸劑斂澀,何以反發?仲景亦安取發汗之藥以為君乎?李士材曰:酸屬東方,而功多在北方者,乙癸同源也。肝為乙木,腎為癸水。去核用。核能滑精。惡桔梗、防風、防己。

《本經逢原》:滑則氣脫,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酸澀以收滑也。甄權治腦骨痛,療耳鳴,補腎氣,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止老人尿不節,治面上瘡,能發汗,止月水不定。詳能發汗,當是能斂汗之誤,以其酸收,無發越之理。仲景八味丸用之,蓋腎氣受益,則封藏有度,肝陰得養,則疏泄無虞,乙癸同源也。命門火旺,赤濁淋痛,及小便不利者禁用。

《本草崇原》: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稟厥陰少陽木火氣化。手厥陰屬心包,故治治心下之邪氣寒熱。心下乃厥陰心包之部也。手少陽屬三焦,故溫中。中,中焦也。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而為血,血生於心,藏於肝。足厥陰肝主之血,充膚熱肉,故逐週身之寒濕痺。木火氣盛,則三焦通暢,故去三蟲。

愚按: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後人去桂、附,改為六味丸,以山茱萸為固精補腎之藥。此外并無他用。皆因安於苟簡,不深探討故也。今詳觀《本經》山茱萸之功能主治如此,學者能於《本經》之內會悟,而廣其用,庶無拘隘之弊。

《本草求真》:﹝批﹞溫補肝腎,澀精固氣。

山茱萸專入肝、腎。味酸性溫而澀。何書載縮小便,秘精氣,以其味酸酸主收。性澀,澀固脫。得此則精與氣不滑。又云,能暖腰膝及風寒濕痺,肝虛則風入,肝寒則寒與濕易犯。鼻塞目黃,肝虛邪客則目黃。以其氣溫克補,得此能入肝腎二經氣分者故耳。馮兆張曰:溫暖之劑,方有益於元陽,故四時之令,春生而秋殺也。萬物之性,喜暖而惡寒,肝腎居至陰之地,非陽和之氣,則陰何以生乎。山茱正入二經,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腰膝強也。且澀本屬收閉,何書載使九竅皆通,耳鳴耳聾皆治,亦是因其精氣充足,則九竅自利,又曷為澀而不通乎。好古曰: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仲景八味丸用之為君,其性可知矣。繡按《別錄》、甄權皆云服能發汗,多是服此精氣足而汗自發之意,亦非誤文,但令後人費解耳。

《得配本草》: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酸,溫。入足厥陰、少陰經血分。收少陽之火,滋厥陰之液,補腎溫肝,固精秘氣。暖腰膝,縮小便,斂內風,澀陰汗,除面疱,止遺泄。

命門火盛,服之助火精遺。陰虛血熱,肝強脾弱,木克土則瀉。小便不利,四者禁用。

《本草經解》:山茱萸氣平,秉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氣味俱降,陰也。

心下,脾之分也,肝之邪、肝木之邪也。肝木血少氣充,則克脾土,並於陽則熱,並於陰則寒矣,山茱茛味酸入肝,益肝血而斂肝氣,則下之寒熱自除矣。

山茱萸味酸收斂,斂火歸於下焦,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所以溫中。

山茱茛氣平益肺,肺主皮毛而司水道,水道通調,則皮毛疏理,而寒濕之痺瘳矣;三蟲者,濕熱所化也,濕熱從水道下行,則蟲亦去也。

《神農本草經讀》: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秉厥陰少陽木火之氣,手厥陰心包、足厥陰肝,皆屬於風木也;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皆屬於相火也。

心下巨闕穴,乃手厥陰心包之募,又心下為脾之分,曰邪氣者,脾之邪,實為肝木之邪也,足厥陰肝木血少氣亢,則克脾土,並於陽則熱,並於陰則寒也,又寒熱往來,為少陽之,山萸秉木火之氣化,故咸主之。

山萸味酸收斂,斂火歸於下焦,火在下謂之少氣,少火生氣,所以溫中。

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膚熱肉,所以逐週身寒濕之痺。

三蟲者,厥陰風木之化也,仲景烏梅丸之酸,能治蛔厥,即從此物悟出。

《本經疏證》:吳茱萸則既開花,而於是時不結實,山茱萸則既結實,而於是時不長茂,并作遊行跌蕩之態,故其主病并中上且在心下者,尤為異曲同工。第結實於秋者,其性嚴烈,故辛竄而峻,結實於春者,其性醇和。故酸潤而溫,惟其酸潤而溫,故氣深穩而力優柔。不然,則心下既有邪氣寒熱在外,復有寒濕成痺,譬如天下之事,已至內外云擾,又何可以溫中解之。以溫中而能悉解內外云擾,必其秉疏通之智,具鎮定之職,施練達之才,行敦厚之政者也。故山茱萸之主心下邪氣寒熱逐寒濕痺也。以遊行無礙於中土之資,入其中而據之,乃施其春和發越之令,俾出於外,則隨汗而能泄,俾入於腸胃,則隨下而能通,在於中者既行,閉於外者又安得而不動。是知所謂邪氣寒熱與寒濕痺者,必係肝以虛而失其疏通之職,土遂磽瘠不能運邪,肌肉應之,亦為寒濕所著而痺阻,此本經之旨,皆論其因於中者耳。若夫別錄,則又參出陰虛而火浮於上,陽弱而水脫於下兩節。夫陰以靜為職,陽以密為功,故生氣通天論曰:陰者藏精而起亟,則徒火在上,而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䵟,陽不衛外,則小便多汗出。惟得溫和潤澤之物,鎮於中,更以酸味招而收之,斯浮於上者回,脫於下者固,既回既固,氣自含蓄於中,陰又安得不強,精又安得不固,陰強精固,五臟又焉得不安?九竅又焉得不開闔合節耶?總之山茱萸之長,在結實於春而備受夏秋冬之氣,不吐不茹,能常保其酸溫之氣味,常布其煦育之清標,在陰則能使陰諧而陽不僭,在陽則能使陽秘而陰不耗,山茱萸之功力畢於此矣。或言山茱萸瀕湖謂五月採實,不得竟泥元古之別錄。夫自別錄千金翼外臺秘要至圖經均云九月十月採,惟圖經載一云五月採,與此小異,明明別著一說,不可為憑。王摩詰山茱茛詩云:「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則於五月採之說更何如耶?

《本草分經》:酸、澀,微溫。固精秘氣,補腎溫肝,強陰助陽,而通九竅,兼能發汗。

《本草思辨錄》:今人用山茱萸,惟取其強陰益精,原非不是。但其木高丈餘,二月開花,一交冬令,即便結實,是全稟厥陰木氣。而實酸溫,足以溫肝祛風宣竅,故又治鼻塞耳聾目黃面疱。至主心下邪氣寒熱與出汗之文,或疑其無是能矣。不知其色紫赤,兼入心包,且秉風木疏蕩之姿,汗為心液,焉得不溱溱以出汗。汗出則寒熱之邪亦去。凡此又當於補益之外詳究其義者。然則腎氣丸用之,蓋不第強陰益精之謂已。

《醫學衷中參西錄》: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因得木氣最厚,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疼,肝虛內風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他酸斂之藥不同,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其逐寒濕痺也。其核與肉之性相反,用時務須將核去淨,近閱醫報有言核味澀,性亦主收斂,服之恆使小便不利,椎破嘗之,果有有澀味者,其說或可信。

山茱萸得木氣得厚,酸收之中,大具開通之力,以木性喜條達故也。《神農本草經》謂主寒濕痺,諸家本草,多謂其能通利九竅,其性不但補肝,而兼能利通氣血可知,若但視為收澀之品,則淺之乎視山茱萸矣。

【現代藥理研究】

  1. 山茱萸有一定的升高肝糖原的作用,可對抗腎上腺素性高血糖,但對正常大鼠血糖無影響。
  2. 山茱萸可促進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抑制單核吞噬系統的功能,降低小鼠的胸腺指數,並能明顯抑制SRBC所致遲髮型足趾腫脹及DNCB所致接觸性皮炎。
  3. 山茱萸具有抗休克作用。
  4. 山茱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
  5. 山茱萸能增強心肌收縮性,提高心臟效率,擴張外周血管,明顯增強心臟泵血功能,促血壓升高。
  6. 山茱萸有抗炎作用。
  7. 山茱萸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8. 山茱萸具有抗癌作用。
  9. 山茱萸有抗實驗性肝損害作用。
  10. 山茱萸有利尿作用。
  11. 山茱萸能抑制脂質過氧化,防止脂肪分解,也能抑制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促進脂肪分解的作用。
  12. 山茱萸具有增強小鼠體力和抗菌素疲勞、耐缺氧和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