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補益類 » 杜仲 (《本經》)
【內容】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原植物耐寒性較強,喜生於溫暖濕潤、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和樹林中。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功效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衝任、固經安胎。臨床用名有杜仲、厚杜仲、綿杜仲、炒杜仲、焦杜仲。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辛,平。主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

《名醫別錄》:味甘,溫,無毒。主治腳中酸疼痛,不欲踐地。

《藥性論》:味苦。能治腎冷膂腰痛也。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華子本草》:暖,治腎勞,腰脊攣傴,入藥灸用。

《開寶本草》:味辛、甘,平、溫,無毒。腳中酸疼,不欲踐地。

《藥性賦》:味辛、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二:強志壯筋骨,滋腎止腰痛。酥炙去其絲,功效如神應。

《湯液本草》:味辛甘平溫,無毒。陽也,降也。

《本草》云: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腎筋骨,強志,除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腳中酸疼,不欲踐地。惡蛇蛻皮、玄參。

《日華子》云:暖,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本草衍義補遺》:潔古云:性溫,味辛甘。氣味俱薄,沉而降,陽也。其用壯筋骨及弱無力以行。東垣云:杜仲能使筋骨強。百思仙治腎冷暨腰痛。患要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本草發揮》:潔古云:性溫,味辛、甘。氣味俱薄,沉而降,陽也。其用壯筋骨,及足弱無力以行。

《本草綱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腎,惟王好古言是肝經氣分藥,潤肝燥,補肝虛,發昔人所未發也。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伸利用,皆屬於筋。杜仲色紫而潤,味甘微辛,其氣溫平。甘溫能補,微辛能潤。故能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少年新娶,後得腳軟病,且疼甚。醫作腳氣治不效。路鈴孫琳診之,用杜仲一味,寸斷片拆,每以一兩,用半酒半水一大盞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全愈。琳曰:此乃腎虛,非腳氣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則為效容易矣。

《本草經疏》:杜仲稟陽氣之微,得金氣之厚,故其味辛,氣平無毒。《別錄》加甘溫。甄權言苦暖。應是辛苦勝而苦次之,溫暖多而平為劣也。氣薄味厚,陽中陰也。入足少陰,兼入足厥陰經。按《本經》所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腳中酸痛不欲踐地者,蓋腰為腎之府,經曰:動搖不能,腎將憊矣。又腎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經虛則腰脊痛而精氣乏,筋骨軟而腳不能踐地也。五臟苦欲補寫云: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杜仲辛甘俱足,正能解肝腎之所苦,而補其不足者也。強志者,腎藏志,益腎故也。除陰下癢濕,小便塗瀝者,祛腎家之濕熱也。益腎補肝,則精血自足,故久服能輕身耐老。其主補中者,肝腎在下,臟中之陰也。陰足則中亦補矣。

簡誤: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本草蒙筌》:味辛、甘,氣平、溫。凡為丸散煎湯,最惡玄參蛇蛻。補中強志,益腎添精。腰痛不能屈者神功,足疼不能踐者立效。除陰囊濕癢,止小水夢遺。

《本草乘雅》:杜仲,從土從中,其色褐,為土克水象,堅之用藥也。腰本腎府,濕土為害,必侵腎水,而腰先受之,據名據色,可以療也。若象形,能使筋骨相著,又一義矣。

杜,牝。仲,次,合陰,合耦,合象太陰這始生。自上而下,從外而內者也。皮絡如綿,皮理如革,合至陽淪膚始盡,至陰容平始平也。平則轉出為降,降則中實,中實,遂成入令矣。入則精志益,筋骨強,藏精而起亟矣。何患老之將至,餘瀝之有;又何患藏陰之形未充,致奉生者少,轉為痿厥,及木用不及之有。既容且平,又何患長夏之土化未攘,與秋金驟斂,中含潤濕之有。

至陽淪膚始盡,所謂夏三月,此謂蕃莠,至陰容平始平;所謂秋三月,此謂容平。至陽,即太陽;至陰,至太陰。

《藥性解》:杜仲,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腎經。主陰下濕癢、小便餘瀝,強志壯筋骨,滋腎止腰疼。惡蛇蛻,玄參。

按:杜仲降而屬陽,宜職腎家之症,然精血燥者,不宜多用。

《藥鑒》:氣平溫,味辛甘,氣味俱薄,降也,陰也,無毒。補中強志,益腎添精。腰痛不能屈者,同芡實、棗肉丸之神方。足疼不能踐者,入黃耆、蒼朮煎之靈丹。除陰囊濕癢,止失精夢遺,故大造丸、補陰丸皆用之也。

《景岳全書》:味甘辛淡,氣溫平。氣味俱薄,陽中有陰。其功入腎。用薑汁或鹽水潤透,炒去絲。補中強志,壯腎添精,腰痛殊功,足疼立效。除陰囊寒濕,止小水夢遺。因其氣溫,故暖子宮;因其性固,故安胎氣。內熱火盛者,亦當緩用。

《本草備要》:補腰膝。

甘溫能補,微辛能潤。色紫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子能令母實,故兼補腎。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能使筋骨相差。皮中有絲,有筋骨相著之象。治腰膝酸痛,經曰:腰者腎之府,轉移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將憊矣。一少年新娶,得腳軟病,且痛甚,作腳氣治不效。孫林曰:此腎虛也。用杜仲一兩,半酒半水煎服,六日痊癒。按腰痛不已者,屬腎虛;痛有定處,屬死血;往來走痛,屬痰;腰冷身重,遇寒即發,屬寒濕;或痛或止,屬濕熱。而其原多本於腎虛,以腰者腎之府也。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胎漏懷孕瀝血。胎墜。慣墮胎者,受孕一兩月,用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二藥大補腎氣,托住胎元,則胎不墜。

《本經逢原》:杜仲,古方但知補腎,而《本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等病,是補火以生土也。王好古言是肝經氣分藥,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伸利用,皆屬於筋,故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但腎虛火熾,夢泄遺精而痛者勿用,以其辛溫,引領虛陽下走也。

《本草崇原》:杜仲皮色黑而味辛平,稟陽明、少陰金水之精氣。腰膝痛者,腰乃腎府,少陰主之。膝屬大筋,陽明主氣。杜仲稟少陰、陽明之氣,故腰膝之痛可治也。補中者,補陽明之中土也。益精氣者,益少陰腎精之氣也。腎筋骨也,堅陽明所屬之筋,少陰所主之骨也。強志者,所以補腎也。陽明燥氣下行,故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

愚按:桑皮、桑葉有絲,蠶食桑而結繭,其色潔白,其質堅牢,稟金氣也。藕與蓮梗有絲,生於水中,得水精也。杜仲色黑味辛而多絲,故兼稟金水之氣化。

《本草求真》:﹝批﹞溫補肝氣,達於下部筋骨氣血。

杜仲專入肝。辛甘微溫。諸書皆言能補腰脊,為筋骨氣血之需,以其色紫入肝,為肝經氣藥。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伸利用,皆屬於筋,故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且性辛溫,能除陰癢,去囊濕,痿痺癰軟必需,腳氣疼痛必用,按龐元英《談藪》,一少年新娶後得腳軟病,且疼甚,醫作腳氣治不效,路鈐孫琳診之,用杜仲一味、寸斷片拆,每以一兩,用半酒半水一大盞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全愈。琳曰:此乃腎虛,非腳氣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則為效容易矣。胎滑夢遺切要。若使遺精有痛,用此益見精脫不已,以其氣味辛溫,能助肝腎旺氣也。胎因氣虛而血不固,用此益見血脫不止,戲春氣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與牛膝、地黃、續斷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補肝腎,能直達下部筋骨氣血,不似牛膝達下,走於經絡血分之中;熟地滋補肝腎,竟入筋骨精髓之內;續斷調補筋骨,在於曲節氣血之間之為異耳。獨怪今世安胎,不審氣有虛實,輒以杜仲、牛膝、續斷等藥引血下行。在腎經虛寒者,固可用此溫補以固胎元;如古方之治三四月即墜者,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末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固腎托胎之類,繡見今時醫士,不審虛實,用此安胎甚多,殊為可惜。若氣陷不升,血隨氣脫,而胎不固者,用此則氣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脫無已。﹝批﹞訒刃庵書言:杜仲、續斷可以安胎,少此一段義理疏出,以致貼誤後人。故凡用藥治病,須察脈症虛實,及於上下之處,有宜不宜,以為審用。若徒守其一曲,胎動症類甚多,若不細心揣摩,安得不守一曲。以應無窮之變,非為無益,且以增害。不通醫士,多犯是弊,可惜可惜。

《得配本草》:惡玄參。

辛、甘、淡,氣溫。入足少陰經氣分。除陰下之濕,合筋骨之離,補肝氣而利於用,助腎氣而胎自安。凡因濕而腰膝酸疼,內寒而便多食瀝,須此治之。

得羊腎,治腰痛。配牡蠣,治虛汗;配菟絲、五味,治腎虛泄瀉;配糯米、山藥,治胎動不安。佐當歸,補肝火。入滋補藥,益筋骨之氣血;入祛邪藥,除筋骨之風寒。

治瀉痢,酥炙;除寒濕,酒炙;潤肝腎,蜜炙;補腰腎,鹽水炒;治酸疼,薑汁炒。內熱,精血燥,二者禁用。

腎中之氣不足,因之寒濕交侵,而腰足疼痛。用杜仲溫其氣,燥其濕,而痛自止。故合破故、胡桃為蟠桃果,治腰膝酸疼之勝藥。若精水不足,內多虛熱者,用此治之,水益燥,火益盛,其痛更甚。如略用錢許,為熟地之使,則又能理氣而使之不滯。

《本草經解》:杜仲氣平,秉天秋降之金氣;味辛無毒,得地潤澤之金味,專入手太陰肺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

腰者腎之府,膝者腎之主也,杜仲辛平益肺,肺金生腎水,所以腰膝痛自止也。

中者陰之守也,辛平益肺,肺乃津液之化源,所以陰足而補中也;初生之水謂之精,天一之水也。杜仲入肺,肺主氣而生水,所以益精氣,精氣益,則肝有血的養筋,腎有髓以填骨,所以筋骨堅也。

肺主氣,辛平益肺,則氣剛大,所以志強。陰下者,即篡間,任脈別絡也,濕癢者濕也,杜仲辛平潤肺,則水道通而濕行也。小便氣化乃出,有餘瀝,氣不收攝也,杜仲益肺氣,氣固即能攝精也。

鹽水炒則入腎,醋炒則入肝,以類從也。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味辛,平。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其質堅韌者,其精氣必足,故亦能堅定人身之筋身氣血也。除陰下癢濕,補皮利濕。小便餘瀝。堅溺管之氣。久服輕身耐老。強健肢體。

杜仲,木之皮,木皮之韌且厚者此為最,故能補人之皮。又其中有絲連屬不斷,有筋之象焉,故又能續筋骨。因形以求理,則其效可知矣。

《本經疏證》:杜仲之治曰主腰脊痛,別於因風寒濕痺而為腰脊痛也。曰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以能主腰脊痛而究極言之也。蓋木皮之厚無過於杜仲,猶人身骨肉之厚無過於腰脊,木皮皆燥,獨杜仲中含津潤,猶腰脊之中實藏腎水。腎者藏精而主作強,此所以得其敦厚津潤以補其中之精,并益其精中之氣,而痛自可已。然敦厚津潤,氣象沖容,魄力和緩,何筋骨之能堅,志之能強?殊不知味之辛,即能於沖容和緩中發作強之機,而於敦厚津潤中,行堅強之勢,且其皮內白絲纏聯,緊相牽引,隨處折之,隨處密佈,是其能使筋骨相著,皮肉相帖,為獨有之概,非他物所能希也。雖然,堅筋骨強志,皆腰脊以內事,謂之補中益精氣可矣。陰下癢濕,小便餘瀝,腰脊以外事,何又能除?夫腎固主收攝一身水氣,分佈四藏,以為泣為涎為汗為涕為唾而伸其變化云,為是之謂作強,是之為技巧,假使所居之境,所治之地,而滲漏不已,關鍵無節,又安得筋骨之能堅,志之能強!故惟能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而後筋骨可堅,志可強,實皆腰脊以內事,不得云在腰脊外也。即別錄所註腳中酸疼,不欲踐地,尚是腰脊以內事,蓋惟下一欲字,已可見其能而不欲,非欲而不能也。夫腳之用力皆出於腰,設使欲而不能,是腳不遵腰令,今曰不欲,則猶腰之令不行於腳,故曰尚是腰脊以內事。

《本草新編》:味辛、甘,氣平溫,降也,陽也,無毒。入腎經。補中強志,益腎添精,尤治腰痛不能屈伸者神效,亦能治足、陰囊濕癢,止小水夢遺。此物可以為君,而又善為臣使,但嫌過燥,與熟地同用,則燥濕相宜,自然無火動之憂也。

或問腎惡燥,而杜仲性燥,何以入腎以健腰?吾子加熟地尤宜,然亦似熟地之滋腎,終非杜仲之益腎矣。曰:補腎原不必熟地,余用熟地者,不過取其相得益彰也。夫腎雖惡燥,而濕氣侵之,腰即重著而不可俯仰,是腎又未嘗不惡濕也。杜仲性燥,燥腎中之邪水,而非爍腎中之真水也。去熟地而腎中之燥不相妨,用熟地而腎中之濕亦無礙,蓋杜仲自能補腎,而非借重於熟地之助也。

或問杜仲非燥藥也,而吾子謂是燥藥,何據而云然乎?曰:論杜仲之有絲,其非燥藥也。然而杜仲之燥,正有有絲之不肯斷,其中之柔軟為何如,而獨謂其性燥者,別有義也。杜仲不經火則濕,經火則燥。不斷之絲,非火炒至無絲,則不可為未非受火氣迫急而為燥乎。腎惡躁。而以燥投燥,遽入往往動火,我所以教人與熟地同用也。至於腎經中濕,不特宜同熟地并施,且宜生用為妙,并不可火炒。蓋腎既有濕,得熟地則增潤,反牽制杜仲。一加火,則失其本性,但補而不攻,而濕邪反不得遽散。夫杜仲不炒則濕,何反宜於治濕。蓋杜仲燥中有濕,濕非水氣之謂也。邪濕得真水而化,生用,正存其真氣耳。

或問杜仲補腎,仲景公何故不採入八味丸中?不知杜仲補腎中之火,而有動腎氣,動則桂、附不安於腎宮,恐有飛越之虞,故用桂、附,而不用杜仲。然則固不可用乎,腎中有濕氣,正宜加用於八味丸中,取其動而能散濕也,又不可拘執不用而盡棄之耳。

或問杜仲補腎,世人竟以破故紙佐之,毋乃太燥乎?杜仲得破故紙,而其功始大,古人嫌其太燥,益胡桃仁潤之,有魚水之喻。其實,杜仲得破故紙,正不必胡桃仁之潤也。蓋破故紙溫補命門之火,而杜仲則滋益腎中之水,水火有既濟之美,又何必胡桃仁之潤哉。雖杜仲得胡桃仁之相助,亦無礙其益腎之功,然而,杜仲實無借於胡桃仁也。或云胡桃仁滋破故紙之燥也。夫破故紙用之於他藥之中,未見用胡桃仁之助,何獨入於杜仲之中而加胡桃仁也。謂非因杜仲而入之,吾不信也。

《本草分經》:甘,溫,微辛。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又兼補腎。能使筋骨相著,補腰膝。

《本草思辨錄》:《本經》杜仲主腰脊痛,脊有誤作膝者,注家即以腰膝釋之。不知杜仲辛甘色黑,皮內有白絲纏聯,為肝腎氣藥非血藥。其溫補肝腎之功,實在腰脊。性溫化濕而甘能守中,不特腰脊痛可止,即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何不可已?《別錄》謂腳中酸疼不欲踐地。不欲之故,自在腰脊,與不能有異。總當以主腰脊痛為用是物之主腦。即後世治頻慣墮胎,亦豈為腳膝事哉?

【現代藥理研究】

  1. 杜仲具有使小鼠胸腺萎縮的作用,能夠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紅細胞膜穩定性,提高體液免疫功能,有較好的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2. 杜仲有強心、降壓作用,對正常家兔冠狀動脈及腎血管在低濃度時多數引起血管擴張,濃度過高時反而出現收縮。
  3. 杜仲有促進肝糖元堆積、使血糖增高的作用。
  4. 杜仲有抗炎的作用,能增加血液中皮質醇的分泌。
  5. 杜仲能增強動物活動能力,抗凍、耐缺氧能力,能顯著提高血液中cAMP和cGMP水平。
  6. 杜仲有鎮靜、鎮痛作用。
  7. 杜仲能顯著抑制大鼠離體子宮的自發活動,降低其頻率和收縮強度。
  8. 杜仲有抗細菌和抗真菌作用。
  9. 杜仲有明顯抗腫瘤作用。
  10. 杜仲有抗凝血作用。
  11. 杜仲能延緩衰老,對大鼠肝臟、肌肉的脂質過氧化有明顯保護作用。
  12. 杜仲可促進人體的皮膚、骨骼、肌肉蛋白質膠原的合成和分解,具有促進代謝、防止衰退的功能。
  13. 杜仲有利尿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