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润燥之剂 » 消渴方
【內容】

消渴,丹溪

【主治】

治渴证,胃热善消水谷(1)

  1. 渴而多饮为上消,肺热也。多食善饥为中消,胃热也。渴而小便数有膏为下消,肾热也。皆火盛而水衰也。经曰:“二阳结谓之消。”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是血中伏火,血不足也。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痈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皆不治之证。气分渴者,喜饮凉水,宜寒凉渗剂以清其热;血分渴者,喜饮热水,宜甘温酸剂以滋其阴。上轻中重下危,如下中平则不传下,肾消小便甜者为重。水生于甘而死于咸,小便本咸而反甘,是生气泄,脾气下陷入肾中,为土克水也。

【组成】

黄连、天花粉、生地汁、藕汁、牛乳
将黄连、花粉为末调服,或加姜汁、蜂蜜为膏噙化。

【方义】

此手足太阴阳明药也。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火盛灼金,不能生水,故令燥渴。”黄连苦寒以泻心火;生地大寒以生肾水;花粉、藕汁降火生津;牛乳补血润以去燥。火退燥除,津生血旺,则渴自止矣(1)

  1. 黄连、花粉止渴生津,渴证要药,单用亦可治之。

上一節 黄耆汤
地黄饮子 下一節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