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重新认识中医 » 重新认识中医的五脏六腑 » “三焦”── 人体的水利灌溉系统
作者︰沈药子
【內容】

三焦,古代也写作“三膲”,是中医里像谜一样的“器官”,一旦认清了它的实质就会发现,三焦这个看似扑朔迷离的组织,竟然也是古典中医的伟大发现。

中医早在《内经》的时代即有了人体的水液循环管路的模型,《内经‧灵兰秘典论》提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之官就是掌管水道沟渠的官位,可见三焦是人体用于流通水液的管道。《内经‧经脉别论》提到水份经消化系统的吸收进入人体之后,经由肺、体内“水道”、再到膀胱排出人体,这里指的“水道”就是三焦;该篇又形容“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内经‧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以上可以总结为︰

  • 上焦像“雾”,是形容上焦是比较细密的水道,该篇又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一周…复大会于手太阴”,意即上焦是随着“营血”并行周身的细密水道,像“雾露”一样灌溉著周身的组织;
  • 内经‧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所以中焦是紧邻著胃肠的,中焦所收到的乃是脾胃“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所消化吸收到的水份、营养,中焦像“沤”,《说文解字》:“沤,久渍”,以此比喻食物浸渍在胃肠,经过发酵、分解,所吸收到的水份与营养,经由中焦管路“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 下焦像“渎”,“渎”就是水沟、渠道,“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所以下焦是输送尿液到膀胱的管路。
到此,三焦的神秘面纱已可全面揭露:水与食物进入了胃肠道,经过消化吸收得到的水份与养份,经过中焦管路输送到肺心,再推送到全身;水份与养份则经由上焦的细密管路渗入所有的组织;至于人体不要的水液则经过下焦水道输送到膀胱。三焦就是用来流通透明水液的管路,有别于血管是用来流通红色血液的。

与现代解剖学相对照会惊奇地发现(图1)︰中焦的本质就是与肠道紧密联系的微淋巴管,它们收取肠道吸收的部分营养,最后汇聚成胸管,注入左下锁骨静脉、流入心脏、输送到全身;上焦的本质就是所有细胞与微血管之间的组织间隙与微淋巴管,微血管中的水份与营养渗过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抵达细胞,部分水份则经过微淋巴管回到大静脉,注入心脏,再推送到全身,如此往复循环;下焦的本质就是输尿管。数千年前的古人在无高科技的帮助之下,对人体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图1、肠道将营养吸收进血管与淋巴
图片来源︰Keministi,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所以,笔者重新以口语化的角度再一次介绍三焦︰

  • 上焦是密布于人体组织之间的微细渠道,它就像雾露一样,普降甘霖,滋润灌溉著每个细胞。
  • 中焦是美食输送管道,食物经胃肠消化吸收到的美味,经中焦传送到心肺,再送往全身,供养每个细胞。
  • 下焦就像污水排出管道,将人体的代谢废水经由小便排出人体。
图2、组织间隙、微血管、与微淋巴管
图片来源︰SEER / retouche par nicobzz,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人体,红色的血液在血管中流通,清澈的水液在血管之外的空间(即组织间隙与淋巴管)流通。水液从微血管渗出到组织间隙(图2),带来氧气与营养物资,部分水份渗回微血管,部分水份渗入微淋巴管,微淋巴管再汇聚成大的淋巴管,最后注入大静脉,又回到血管中。所以,血液和水液合则为一,分则为二,两者的成份基本相同,主要差别在于血管中的红血球、血小板不会渗出微血管外,较大分子只能从微淋巴管渗入、最后注入血管。这流通清澈水液的渠道在中医就是三焦。

内经‧营卫生会》还提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就是营血,脉指血脉、血管,卫就是卫气、防卫之气,也就是人体的免疫军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营血流行在血管中,防卫之气流布于血管之外”,血管之外的渠道就是三焦,这也与现代医学发现的淋巴系统其实也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一环相符,中医的先辈在无高科技的辅助下,居然能得到在当时已领先世界百千年的结论,令人惊叹!

所以,淋巴系统这么重要的组织怎么可能在中医缺席?它其实就隐含在中医的三焦里。

三焦这个“焦”字很特别,有何寓意?《内经‧五癃津液别篇》提到“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意即,三焦不仅仅是灌溉周身以水液,它还是带有“温度”的,能温暖周身。三焦的经脉是手少阳,少阳在六气的意涵就是“相火”,乃“宰相之火”,辅助“君火”,调控全身的火力大小(也就是氧化产能的效率),起著温暖全身的作用。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