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 |
清中湯 |
|
來源 |
證治準繩,王肯堂,1602引:醫學統旨,葉文齡,1534 |
【製法用量】黃連 山梔(炒)各6克 陳皮 茯苓各4.5克 半夏3克(薑湯泡七次) 草豆蔻仁(搗碎) 甘草(炙)各2克 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主治】 火熱內蘊之心痛、胃脘痛。 【文獻別錄】 李某,男,28歲,於1984年4月8日初診。自訴胃脘部灼熱疼痛已2月末愈,痛引肩背,入暮痛劇,飲食日減,口苦泛酸,時而暖氣,小便黃痛,舌苔薄黃,脈弦數。經多方治療罔效,且有增劇。經X線鋇餐照片診斷為急性胃炎。證系寒鬱化熱,氣滯痰凝。治宜清火化痰,理氣開鬱。方擬清中湯加味: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白茯苓10克、草豆蔻6克、梔子12克、黃連10克、柴胡10克、廣木香6克、甘草5克、生薑5克。服藥1劑,其痛大減,繼進原方5劑告愈,隨訪1年,病未再發。[湖南中醫雜誌,19》5,11(2):21~22]
頁首
回前頁
|